沧海茫茫换劫尘,灵光无恙见遗民。
少将楮叶供游戏,晚向莲花结净因。
杖底青山为老友,窗前翠竹似闲身。
尧年甲子欣相并,何处桃源许卜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

  1. 语言特色:注意对诗句中字词的赏析,如“沧海茫茫换劫尘”,“沧海”指大海,“茫茫”形容无边无际;“换”,指代前文“沧海”;“劫尘”,喻乱世,这里指战乱;“遗民”,指幸存下来的百姓;“少将楮叶供游戏”,用楮叶来比喻纸钱,这里指纸钱;“晚向莲花结净因”,莲花是纯洁的象征,这里借指僧人;“杖底青山为老友,窗前翠竹似闲身”,这里的青山和翠竹都是作者在晚年隐居时所喜欢的景物;“尧年甲子欣相并”,尧帝的年号为甲子,与甲子年同时的是孔子诞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何处桃源许卜邻”,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而作者则想在这里卜居,表明自己归隐的愿望。
  2. 表达技巧:注意对诗句中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如拟人、对偶、排比等,如“沧海茫茫换劫尘,灵光无恙见遗民。”“沧海”指大海,“茫茫”形容无边无际;“换”,代指前面“沧海”;“劫尘”,喻乱世,这里指战乱;“遗民”,指幸存下来的百姓;“灵光无恙见遗民。”把战火中的百姓比作有生命、能活动的神灵,突出了人民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3. 思想情感:注意结合写作背景,如“尧年甲子欣相并”,“尧年甲子”代指孔子诞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尧舜时期,孔子的学说也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因此说“尧年甲子欣相并”。“尧”代表理想社会的美好,“甲子”表示孔子的诞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和尧舜时代的怀念之情。
    【答案】
    赠濮老仲谦
    沧海茫茫换劫尘,灵光无恙见遗民。
    少将楮叶供游戏,晚向莲花结净因。
    杖底青山为老友,窗前翠竹似闲身。
    尧年甲子欣相并,何处桃源许卜邻。
    译文
    沧海茫茫换劫尘,灵光无恙见遗民。
    年少时把玩纸钱游戏,晚年时在莲花上结下清净的因缘。
    杖下青山是我的老友,窗前翠竹是我的悠闲伴侣(我的隐居之所)。
    尧舜之治甲子年,孔子诞辰我欣喜地相会。
    哪里还有桃花源可以定居?只愿在此卜居成一丘。
    赏析
    此诗首句起笔突兀,但写尽沧海变易、遗民遭劫的苍凉景象。次句点出诗人与遗民共同经历了这场浩劫,却依然保持了精神的独立与清高。三、四句描绘了自己晚年的情趣,其中纸钱游戏暗含着生死轮回的哲理(即纸钱虽已燃尽,但它的光辉却永远照耀在人们心中),莲花结下清净因缘则暗示着自己晚年修行的结果(佛家谓莲花为净土之花,象征清净,此处以佛教典故入化)。后两联则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具体写照,其中青山、翠竹分别象征着自己的隐居之地(青山)和恬淡心境(翠竹)。末联则宕出一笔,遥接开篇的沧海,表达了自己希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