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
浮躁科偏收卓异,考功法为中循良。
十州铸铁看他错,径寸镕金笑我狂。
从此山中老樗栎,因君嘉誉比甘棠。

【注释】

珠投璧,比喻人才被弃置不用。国论,指朝廷议论。惛呶,形容混乱、嘈杂。浮躁考功法,指当时科举考试的弊端。中循良,指品行方正的人。《左传》中“铸十鼎而五崩者”一句,后用以比喻政治腐败。山中老樗栎(cù lì),指自己像山林中的大树一样任人践踏,毫无作为。因君嘉誉比甘棠,意谓你受到皇上的赏识,如同棠树之荫,庇荫百姓。

【赏析】

《送曾霖寰使君左迁还里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珠投璧”比喻才人遭黜,表达了作者对朝政昏聩、人才埋没的愤懑不平之感。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朴实自然,但感情真挚深沉,富有激情和力量。

开头两句说:“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意思是说:珍珠投入玉璧,撞击声虽然很大,但并不会破坏它们的完整;朝堂上议论纷纷,混乱不堪,这才是真正的令人忧虑啊!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把“国论”比作“珠投璧”、“玉璧”,形象地说明了朝政混乱、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朝政的不满和担忧。

中间两句写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浮躁科偏收卓异,考功法为中循良。”意思是说:由于朝廷过于注重表面的政绩考核,导致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也被排挤掉了。这里的“浮躁科”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弊病,“卓异”是指超出常人的才能表现。“中循良”则是指品行端正的人。诗人认为,这种只注重表面的政绩考核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会导致人才被埋没。

后面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十州铸铁看他错,径寸镕金笑我狂。”意思是说:即使我们像铁匠一样铸造出一块块铁块,又有什么用呢?相比之下,那些能够像金子一样发光发热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那些只注重表面政绩考核的做法的不屑和讽刺。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和祝愿:“从此山中老樗栎,因君嘉誉比甘棠。”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我们就像山中的大树一样,任凭风吹雨打,无所畏惧。因为你受到了皇上的赏识,如同棠树之荫,庇荫百姓。这里的“樗栎”是一种树木的名称,用来比喻自己的品德。而“甘棠”则是古代的一种树木,用来比喻美好的名声。诗人希望因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得到皇上的赏识,能够得到像棠树一样的庇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珠投璧”与“十州铸铁”相对照,深刻地揭示了朝政混乱、人才埋没的社会现象。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激情和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