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云物映池台,绰约双娥逐月来。
争见青天飞玉镜,拚将银汉写金杯。
闲愁恰为清歌缓,残漏偏教急管催。
共惜婵娟又三五,相期更刺酒船回。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八月十三夜:指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中秋节。
- 高秋云物映池台:秋天的景物倒映在水塘和楼台之间。
- 绰约双娥逐月来: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轻盈地追逐着月亮。
- 争见青天飞玉镜,拚将银汉写金杯:争相目睹那明亮的天空像飞向天际的明镜一样,把银河当作金杯般倾倒下来。
- 闲愁恰为清歌缓,残漏偏教急管催:悠闲的忧愁正好被悠扬的歌声缓解,而余下的时间却被急促的鼓点催促度过。
- 共惜婵娟又三五,相期更刺酒船回:一起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约定在未来再一起欣赏明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节夜晚的美景,通过诗人的眼睛和感觉,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感情融为一体。诗中的“高秋云物映池台”展现了秋季夜空的美丽,而“绰约双娥逐月来”则生动地描绘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形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争见青天飞玉镜,拼将银汉写金杯”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珍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欣赏月亮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是中秋佳节赏月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