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畔车轮又一宵,荻帘土锉共萧条。
栈争恶草驴言怒,炊仗残通马意骄。
野集烟稀知罄尽,春田兆坼见龟焦。
溺人强笑谁相问,莫以愆阳叹圣朝。
宿迁
枕畔车轮又一宵,荻帘土锉共萧条。
栈争恶草驴言怒,炊仗残通马意骄。
野集烟稀知罄尽,春田兆坼见龟焦。
溺人强笑谁相问,莫以愆阳叹圣朝。
注释:
宿迁: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西部。
枕畔:床头旁边。
车轮:指车轮转动的声音。
荻帘:用荻草编成的帘子。
土锉:用泥土做的锅铲。
萧条:萧条冷清。
栈争:争夺。
恶草:杂草。
驴言怒:指驴子叫得很凶。
炊仗:指炊烟和火光。
残通:残余的通路。
马意骄:形容马儿得意洋洋。
野集:野外的聚会。
烟稀:烟雾稀薄。
罄尽:全部用完。
兆坼:征兆破裂。
溺人:被水淹没的人。
强笑:勉强地笑着。
谁相问:谁在询问。
愆阳:阴差阳错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宿迁这个地方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宿迁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以及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宿迁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首联“枕畔车轮又一宵,荻帘土锉共萧条”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车声隆隆,荻帘摇曳,一切都显得萧条冷清。这里通过对声音、画面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为下文的抒发情感打下了基础。
颔联“栈争恶草驴言怒,炊仗残通马意骄”则转向对当地风俗的描绘。栈道上恶草丛生,驴子们因为争夺食物而叫得十分凶,而炊烟与火光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马儿们则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子,这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暗示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
颈联“野集烟稀知罄尽,春田兆坼见龟焦”进一步描绘了田野的景象。随着烟雾的散去,人们已经把食物消耗殆尽。春天的田地中,土地裂开的痕迹显现出来,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
尾联“溺人强笑谁相问,莫以愆阳叹圣朝”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溺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那些不幸之人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他也不无感慨地指出,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叹息,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感叹盛世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宿迁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