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城南寄食徒,真王大将在斯须。
岂知隆准如长颈,终见鹰扬死雉姁。
落日井陉旗尚赤,春风钟室草尝朱。
东西冢墓今安在,好为英雄奠一盂。
注释:
淮水城在淮河之南,是一个寄食的游兵聚集之地。真王大将在斯须,指韩信。
岂知隆准如长颈,终见鹰扬死雉姁,指韩信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后,却因为谋反罪被杀。
落日井陉旗尚赤,春风钟室草尝朱,指韩信被杀后,他的墓在井陉县(今属河北)一带,项羽曾在那里设下“鸡鸣狗盗”之计,韩信却毫不知情,结果被诱杀。后来刘邦平定天下,封赏功臣,却忘记给韩信平反。
东西冢墓今安在,好为英雄奠一盂,指如今韩信的墓地已经找不到了,但作为英雄的韩信,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题写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联“淮水城南寄食徒,真王大将在斯须”,诗人以淮水城为背景,描绘了韩信寄食于城中的情景。这里的“寄食”一词,既表明了韩信的落魄处境,又突出了他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暗示了韩信后来的命运。
颔联“岂知隆准如长颈,终见鹰扬死雉姁”,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韩信和项羽进行了一番比较。这里,诗人通过对韩信外貌的描述,展现了他高大、威武的形象;而对项羽则进行了贬低,暗示了项羽的失败原因。
颈联“落日井陉旗尚赤,春风钟室草尝朱”,诗人以井陉和钟室这两个地名为线索,描绘了韩信被杀后的历史场景。其中,“红”字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当时的混乱气氛。
尾联“东西冢墓今安在,好为英雄奠一盂”,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英雄的怀念之情。在这里,“奠一盂”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英雄的离去让人感到遗憾。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真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