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觚棱又梦中,凤城只在五云东。
情怀黯黮归雅日,踪迹差池去燕风。
天下安危两司马,人闲出处一飞鸿。
素衣待放还三宿,未忍驱车泣路穷。
【注释】
回首觚棱又梦中,凤城只在五云东:觚棱,指宫阙。觚棱即殿顶圆形的装饰物,这里泛指宫殿。觚棱即殿顶圆形的装饰物,这里泛指宫殿。觚棱,古代宫室建筑上的一种装饰。觚棱指宫殿的屋脊和檐角,这里指皇宫。凤城,即京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五云,神话传说中有五位仙人居住的地方,故称。东,指南方。
情怀黯黮归雅日,踪迹差池去燕风:差池,指行踪。燕风,指北风。燕风,北方风气。
天下安危两司马,人闲出处一飞鸿: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昔文公与楚人战于泓,不获成。已乎?微之!微之! 晋于是始强。”后用“两司马”指两国相对峙的局面。《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征和二年春正月甲子朔,上行幸雍,祠五畤。三月乙酉晦,祠后土”。《后汉书·光武纪》:“帝乃自将南击荆贼刘永于清阳,而吴汉率锐卒先战破之。……遂乘胜长驱至曲梁,斩其大将严颜。……遂进围邯郸……乃令吴汉、岑彭、马武等四面攻之。”后人以“两司马”喻两国之间的对立。人闲出处,比喻处境。
素衣待放还三宿,未忍驱车泣路穷:素衣,白衣。待放,等待释放或任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信乎?’‘吾令人望其气,气佳矣!’”三宿,古历法中一夜为一“时”,三宿为三“时”,即三日。犹言三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廿七日由潞河发舟前往北京途中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当时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借自己的处境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身遭遇的无奈之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句“回首觚棱又梦中,凤城只在五云东”,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京城的经历,感叹时光荏苒。觚棱,指的是宫中的装饰物,也代表了皇帝的象征。诗人通过回忆京城中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凤城,指的是京城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五云,指的是皇宫中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皇宫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皇宫的向往和憧憬。
第二句“情怀黯黮归雅日,踪迹差池去燕风”,诗人表示自己的心情低落,无法像往常一样愉快地度过美好的时光。黯黮,指的是心情低落的样子。雅日,指的是美好的时光。燕风,指的是北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心情低落的样子,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第三句“天下安危两司马,人闲出处一飞鸿”,诗人借用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司马光和诸葛亮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司马光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一生坎坷。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借鉴。
第四句“素衣待放还三宿,未忍驱车泣路穷”,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力。素衣待放,指的是白衣待命的意思。三宿,指的是三个夜晚的时间。诗人通过这一表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尾句“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廿七日由潞河发舟前往北京途中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当时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借自己的处境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身遭遇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