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无风沙自惊,飞鸿没处暮云平。
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车轣辘声。
村堠雨穿如土偶,林魈月薄并人行。
征尘满眼君休笑,剩有清流可濯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在戊辰年的七月被皇帝召见后,于旅途中抒发感慨而作的组诗中的第七首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四韵。
第一句“客路无风沙自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遇到风沙时的心境。客路,即旅行的道路。无风沙自惊,意味着在没有风沙的环境中,自然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和担忧。
第二句“飞鸿没处暮云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飞鸿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宁静景象。这里的“飞鸿”指的是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而“暮云平”则形容云层低垂,与大地相接,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第三句“山低落日坡陀影”,描述了夕阳下山峦的剪影。这里的“山低落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斜照在山峦上的景象,而“坡陀影”则是指山峦的轮廓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
第四句“岸瘠征车轣辘声”,描绘了行驶在河岸边的征车发出的声响。这里的“岸瘠”表示河岸狭窄,而“轣辘声”则形容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艰辛前行的感觉。
第五句“村堠雨穿如土偶”,描绘了村落中雨水滴落的情景。这里的“村堠”指的是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烽火台,而“雨穿如土偶”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从烽火台上滴落下来,像泥土一样堆积的场景。
第六句“林魈月薄并人行”,描述了树林里夜晚月光下的影子。这里的“林魈”指的是树林里的精灵或者鬼魅,而“月薄并人行”则形容月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形成人形影子,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孤独的感觉。
尾句“征尘满眼君休笑,剩有清流可濯缨”表达了诗人尽管旅途辛苦,但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里的“征尘”指旅途中的尘土,而“君休笑”则表示诗人对他人的嘲笑不予理会。最后一句“剩有清流可濯缨”则表明诗人找到了一处清澈的小溪,可以用它来清洗疲惫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