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实偷尝已再过,榴皮书字半销磨。
尚嗟鱼服英雄老,无那龙山感慨多。
梁父旧游还跨鹿,青城老将去乘骡。
知君不少登高伴,却望人闲一醉歌。
【注释】
- 彭幼朔:即彭应参。
- 仙翁:道士。
- 丙寅:公元1606年,清圣祖康熙帝在位的第17年。十月:十月十五日,农历十月十五日。
- 去岁:上一年。
- 手书:亲手写的信。贻:赠送。知:了解的人。
- 多言:多话。化后事:死后的安葬事宜。盖尸解:指道教中一种修炼方法。
- 鱼服英雄老:指自己年事已高,如同鱼服一样。鱼服,传说中古代帝王巡游时穿的衣服,形似鳞甲而大。
- 烂醉龙山感慨:意谓因酒醉而对江山美景生出许多感慨。烂醉,非常醉。龙山,即龙山寺,位于今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
- 梁父旧游:指当年与友人在梁山泊结伴游玩之事。梁父,古地名,位于今山东汶上县东北。
- 青城老将:指当年与友人共游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之事。
- 知君:指友人。不少:很多。
- 登高:登高远望。
- 却望:回头看。人闲一醉歌:意思是说,当人们闲暇无事之时,可以饮酒唱歌。人,指代诗人自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彭应参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赞美。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首句“彭幼朔仙翁丙寅十月化去岁”,直接点明诗人彭应参的身份和时间。丙寅,即1606年,是诗人的去世年份。十月,则是他逝世的时间。这句话既交代了诗人的身份和时间,也预示着他的离去。
第二句“去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去岁,即上一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第三句“手书贻所知多言化后事盖尸解也幼朔尝登高寄余诗云漫嗟鱼服英雄老烂醉龙山感慨多盖亦功名自喜之士晚而入道者昔人言英雄回首即神仙此语盖不诬”,则揭示了诗人的修炼过程和内心世界。手书,即亲手写的信。贻,赠送。多言,多话。化后事,死后的安葬事宜。盖尸解,指道教中一种修炼方法。幼朔,指彭应参。登高,登上高处远望。寄诗云,指彭应参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漫嗟,随意叹息。鱼服,传说中古代帝王巡游时穿的衣服,形似鳞甲而大。英雄老,指英雄年衰。烂醉,非常醉。龙山,即龙山寺,位于今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感慨多,因酒醉而对江山美景生出许多感慨。盖,表推测的语气词。亦功名自喜之士,意谓自己也是一名有成就、自得其乐的人。晚而入道,指自己晚年开始修炼道教。昔人言,指前人的说法。英雄回首即神仙,意谓一旦回首望去,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神仙了。此语,意谓此言确实不虚。盖不诬,表确定无疑之意。
第四句“梁父旧游还跨鹿青城老将去乘骡”,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梁山泊和青城山等地的游玩情景。梁父,古地名,位于今山东汶上县东北。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上。跨鹿,指骑鹿而行。青城老将,指诗人自己。去乘骡,指离开青城山前往其他地方。
第五句“知君不少登高伴却望人闲一醉歌”,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知君,指诗人的朋友。不少,很多。登高伴,指一起登上高处欣赏风景。却望,回头看。人闲一醉歌,意谓当人们闲暇无事之时,可以饮酒唱歌。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诗人的去世到他生前的修炼过程,再到与朋友的离别和思念之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回忆和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