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自挂石拦前,每为庭柯一怅然。
可是孤根难蛰地,也应造物忌参天。
未成鳞甲先供伐,稍出蓬蒿已被镌。
回挽沧江更谁是,直须云壑卧千年。

【注释】1. 提壶:指汲水。2. 石拦:石制的栏杆。3. 庭柯(kē):庭院中的树。4. 孤根难蛰地:意指树只有一根主干,难以在土壤中深埋,容易受到伤害。5. 造物:大自然。6. 鳞甲:指动物的鳞片。7. 供伐:被砍伐。8. 蓬蒿(hāo háo):草木丛生的样子。9. 沧江:指长江,因长而曲折如沧海。10. 云壑(hè):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的山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徐渭创作的,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来看第一句“提壶自挂石拦前”,这里的“提壶”指的是汲水的动作,而“挂”则表示诗人在石栏前停下,准备去汲水。这种动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

接下来看第二句“每为庭柯一怅然”,“庭柯”指的是院中的树木,“怅然”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树木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这种情感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第三句“可是孤根难蛰地,也应造物忌参天”,这里的“孤根”指的是树的主干,“蛰地”则表示树的根部难以深埋于土中,容易被破坏。而“参天”则是形容树的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树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环境的艰难。

第四句“未成鳞甲先供伐”,“鳞甲”指的是动物的鳞片,这里用来比喻树的枝叶,而“供伐”则是指被砍伐的情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被破坏的担忧和愤怒。

第五句“稍出蓬蒿已被镌”,这里的“蓬蒿”指的是草木丛生的地方,而“镌”则是雕刻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这些被砍伐的树木后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愤慨。

最后一句“回挽沧江更谁是,直须云壑卧千年”,这里的“沧江”指的是长江,而“云壑”则是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的山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