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襆被出都城,此日班行系重轻。
不是翰林增谏草,谁令天子放门生。
阶前警鹤谙琴德,竹里迁莺和友声。
绿浪红栏佳丽地,思君白月照柴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其思想情感。其次,要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及作用,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手法,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第四,最后要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眼等。
本题要求分析“文状元文起”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离开家乡到京城来考功名,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了仕途上的艰辛与艰难。不是翰林学士增写谏草,谁让天子放走门生?“萧然”指孤身一人,形容自己远离家乡来到京城。“班行系重轻”意为:今天的官职轻重由皇帝决定,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此日”“非……也”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强调自己的处境是如此之苦。“翰林”指翰林学士,古代官名。“增谏草”意为给皇帝起草谏书。“天子”指皇帝,“放门生”即放逐学生,这里指科举考试落第而遭贬斥的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才体会到了仕途上的艰辛与艰难,不是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谏书,谁让天子放逐门生呢?“阶前警鹤谙琴德”一句中的“阶前”指的是台阶前,“警鹤”“谙琴德”都是比喻人有才华。“竹里迁莺和友声”意思是说竹子里传来了鸟儿婉转的声音,仿佛是朋友在和声相应。“绿浪红栏佳丽地”意思是说眼前这片绿色波浪一样的栏杆边,是美丽的好地方。“思君白月照柴荆”意思是说想你那明亮的月光照着柴门。“柴荆”指草屋的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台阶前的鹤懂得弹琴的本领,竹林里传来了鸟儿和谐的歌声,眼前的绿色波浪一样的栏杆边是美丽的好地方,想你那明亮洁白的月光照耀着草屋的门。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咏物来抒情,借物抒情。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萧然出都城来衬托自己仕途上的艰辛与艰难,用不是……也表明自己的无奈;用阶前警鹤、竹里迁莺和友声,来表现自己仕途坎坷,不得意;用绿浪红栏佳丽地,来赞美朋友的居所环境优美;用思君白月照柴荆,来表达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
【答案】
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京城来考功名,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了仕途上的艰辛与艰难。不是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谏书,谁让天子放逐门生呢?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咏物来抒情,借物抒情。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萧然袨被出都城,此日班行系重轻”,以萧然袨被出都城,来衬托自己仕途上的艰辛与艰难。“袨被”指衣服。“班行”,指朝廷官员的行列。诗人从出门时的情景入手,渲染出他此时的心情:既感到轻松自在,又觉得心情沉重。“此日”“非……也”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强调自己的处境是如此之苦。“萧然”指孤身一人,形容自己远离家乡来到京城。
颔联“不是翰林増谏草,谁令天子放门生”,直接抒情议论。“萧然”指孤身一人,形容自己远离家乡来到京城。“班行系重轻”意为:今天的官职轻重由皇帝决定,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不是翰林増谏草”意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翰林院担任过官职,皇帝是不会让我这样一个小小的进士出身的人当翰林院编修的。“谁令天子放门生”即放逐学生,这里指科举考试落第而遭贬斥的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如此之苦,不是因为我在翰林院担任过官职,皇帝是不会让我这样一个小小的进士出身的人当翰林院编修的。
颈联“阶前警鹤谙琴德,竹里迁莺和友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阶前警鹤”“阶前”指的是台阶前,“警鹤”意为警觉的鹤。“警鹤”“谙琴德”都是比喻人有才华。“竹里迁莺”意为:竹林里有鸟鸣声,好像在和声相应。“和友声”意谓和友声应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台阶前的鹤懂得弹琴的本领,竹林里传来了鸟儿和谐的歌声,眼前的绿色波浪一样的栏杆边是美丽的好地方。
尾联“绿浪红栏佳丽地,思君白月照柴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绿浪”指绿色的波浪一样的东西。“红栏”指红色的栏杆一样的东西。“佳丽地”指美丽的地方。“柴荆”指草屋的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眼前的绿色波浪一样的栏杆边是美丽的好地方,想你那明亮洁白的月光照耀着草屋的门。
本诗主要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