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王气萃枌榆,涡口淮流并拱趋。
禹会于今朝玉帛,霸朝空自断荆涂。
分茅总列中都志,聚朱谁披辽海图。
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稿项在菰芦。
【注释】
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第一个字。
木榆:指树木,这里泛指乡土。
涡口:指涡水入淮的河口。
荆涂:指荆轲刺秦之路。
分茅:分封诸侯的礼制,即古代的封建制度。
辽海:指辽宁一带。
菰芦:菰(音gū)和芦苇,都是水中生长的植物,常比喻隐士。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末年。“甲子秋”,是说公元1354年秋天。这一年是元顺帝至正四年,元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题中的“游好”二字,表明诗人对时局的关注。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在北方的亲人或友人的。
首联:“千年王气萃枌榆,涡口淮流并拱趋。”
“千年”二字,说明这个地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王气”,指帝王之气,这里指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氛围。“枌榆”(音fúyú),是树木,这里泛指乡土,也代指家乡。“并拱趋”,意思是四面八方都向这里聚集,好像众星拱月一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千年的王气荟萃在这里,四面八方都来归附。
颔联:“禹会于今朝玉帛,霸朝空自断荆涂。”
“禹会”,即大禹治水的传说,这里暗指南明的抗元斗争。“玉帛”(音bó),古代用丝织品作为礼物,这里指文事、礼仪之类的事情。“荆涂”,指荆轲刺秦王之事,这里指元朝统治者的暴政,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只有去死路一条。“空自断”,意思是白白地断绝了希望。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年大禹治理洪水,现在元朝统治者却把希望断送了。
颈联:“分茅总列中都志,聚朱谁披辽海图。”
“分茅”,指分封诸侯。“中都”,指的是中都留守司,这是元朝设置的一个机构。“辽海”,指的是辽宁一带。“朱”,指朱衣,古代官员穿红袍,这里是泛指朝廷官员。“聚朱”,“聚”是聚集的意思;“朱衣”是朝廷官吏的服装颜色;“谁披”,意思是谁能揭开;“辽海图”,指辽宁省一带的地图,因为辽宁一带是大海,所以称为辽海。这两句的意思是,中都留守司总揽着朝廷的大事,辽宁一带的地图上又隐藏着什么机密呢?
尾联:“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稿项在菰芦。”
“人稿项”,意指文章,“菰芦”,是菰菜和芦苇。意思是进入元朝统治区域后,作者下车三次感到悲痛。“有人在”,意思是有人才在元朝统治区活动,“稿项”,意指文章,“菰芦”是菰菜和芦苇,这里用来象征隐居的地方。
这首小诗写于明朝末年,当时元朝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元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对元朝统治者残暴无道的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