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归帆地,春浮百亩园。
水天为界限,云树作篱樊。
夜雨萧斋静,秋声竹径繁。
相思何处切,初月在东轩。
【注释】指点:指代帆影在水面上移动。百亩园:指作者的园圃,百亩之园,指大园。篱樊:用篱笆围成的屏障。竹径:竹子编成的道路。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送别地点,颔联以“地、园”为题写景,颈联以“斋”和“径”为题写情。尾联抒发相思之情。全诗以“归帆”为线索,由远及近,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指点归帆地,春浮百亩园。
水天为界限,云树作篱樊。
夜雨萧斋静,秋声竹径繁。
相思何处切,初月在东轩。
【注释】指点:指代帆影在水面上移动。百亩园:指作者的园圃,百亩之园,指大园。篱樊:用篱笆围成的屏障。竹径:竹子编成的道路。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送别地点,颔联以“地、园”为题写景,颈联以“斋”和“径”为题写情。尾联抒发相思之情。全诗以“归帆”为线索,由远及近,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太和年间,萧伯玉从白下(今江苏南京)来访稼轩西园。两人促膝长谈,约定来年再聚,忽然告别。骊驹在门外等候挽留,但无法留住。作者感慨万分,赋诗十章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 往来无多地: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四处漂泊。 - 经过不速期:没有预先约定的日期,偶然相遇。 - 蹇驴溪女笑:指诗人被山溪女子的笑颜所吸引,产生了情感上的冲动。 - 藜杖野人知:指诗人被野人的生活状态所打动,产生了共鸣。
南国无衣赋,中原板荡忧。 临河能不叹,蹈海亦堪羞。 注释:南国的百姓因缺乏衣物而感到忧虑,中原大地战乱纷纭,令人担忧。面对河流,怎能不叹息;即使投身大海,也让人感到羞愧。 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还须凭快阁,极目揽神州。 注释:为了生计,人们只能种植东风菜,而到了冬天,还要乘船前往北方,忍受寒冷。此时需要登上快阁,放眼望去,以欣赏壮丽的山河风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
太和年间,萧伯玉从白下经过并来到我家作客。我们一同到西园游玩,促膝谈心,彼此间还有着相约来年再会的约定。忽然之间告别离开,马在门前扳留不让我走,心中分外惆怅,感慨万千于是赋诗十章以代替赠送,就这样罢了。 古人赠别的地方,今天仍然被重视。 马肆应该关闭,羊裘不要轻易招揽。 时局清明,党争危险;世道艰难,渔樵安稳。 大家同享余下的岁月,用书信安慰内心的孤单寂寞
太和元年(1023),诗人与友人萧伯玉同游苏州,作此诗。 屈指行藏计,君其问水滨。东游还有伴,西笑更无人。 泛艇随渔婢,浮家逐雁宾。扁舟谁省记,南斗一孤臣。 注释: 屈指行藏计:屈指计算归隐之计。 君其问水滨:你应当去水边问问我。君,对人的尊称;其,语气词。 东游还有伴:东游时还可以有同伴。还有,还,另外,另外的。伴,同伴。 西笑更无人:西游时笑也无人陪伴。西,西边的。 泛艇随渔婢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金陵与友人相别时作的。诗人在《送吴江李商老赴召》一诗中说:“吾辈本无家,归舟亦何有?”(《赠王山人》)这里所说的“假馆”,就是暂时寄居朋友的馆舍。“稼轩西园”即指稼轩先生(稼轩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别号)的住宅,在金陵。从“过从促数且有判年之约”句看,此诗写于友人来访之际,而友人又匆匆离去,故有“忽焉告别”之语。 首联“吴粤升平地,携家信短蓬”。吴、粤二句,点明地点。升平
【注释】 ①太和:宋高宗年号。萧伯玉:字子升,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工诗能文。自白下:从金陵(今南京)而来。过访:来访。假馆:暂留馆中居住。稼轩西园:稼轩,指辛弃疾。稼轩西园,辛弃疾的别墅,在今浙江绍兴南屏山。过从:交往。促数:匆匆告别。判年之约:即将分别之约。骊驹:古代一种马名,这里借指离别时骑的马。扳留:挽留。不皇分张:不忍分离。多感赋诗:因离别而伤感地写诗。云尔:而已。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