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粤升平地,携家信短蓬。
船窗杨柳月,帆背杏花风。
兵火愁眉外,江湖冷节中。
羽书频阻绝,停楫问邮筒。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金陵与友人相别时作的。诗人在《送吴江李商老赴召》一诗中说:“吾辈本无家,归舟亦何有?”(《赠王山人》)这里所说的“假馆”,就是暂时寄居朋友的馆舍。“稼轩西园”即指稼轩先生(稼轩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别号)的住宅,在金陵。从“过从促数且有判年之约”句看,此诗写于友人来访之际,而友人又匆匆离去,故有“忽焉告别”之语。

首联“吴粤升平地,携家信短蓬”。吴、粤二句,点明地点。升平,太平安定,这里指金陵。“携家信”三字,说明友人来访时带有家书,可能是要与家人互通音讯。“短篷”三字,既点明船小,也暗示行装简陋。

次联“船窗杨柳月,帆背杏花风”。这两句写泊船金陵的情形。船窗上杨柳婆娑,映着月色;船帆上杏花迎风飘散,似乎吹来阵阵花香。

下联“兵火愁眉外,江湖冷节中”。“愁眉外”、“冷节中”对仗工稳而富有韵味。“兵火”指战乱,“愁眉”指忧心忡忡的面容,“冷节”指清寒的时节。“兵火愁眉外”一句,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忧伤。“江湖冷节中”一句,则表现出在战乱中的人们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尾联“羽书频阻绝,停楫问邮筒”。这一句写出了战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困难。“羽书”指军情紧急的文书,“阻绝”指书信往来断绝。“停楫问邮筒”三字,表明诗人因战乱而不能继续他的行程,只能停留在金陵。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广阔,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