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忆东楼上,高天在上头。
风雷殊不作,日月迥堪愁。
芳草迷吴会,浮云辩帝州。
莫令千载后,题作望京楼。

【注释】:

九月九日过德州不及登东壁楼于城西旅店拾纸作诗属鲁瞻留题楼上四首 其一

苦忆东楼上,高天在上头。

风雷殊不作,日月迥堪愁。

芳草迷吴会,浮云辩帝州。

莫令千载后,题作望京楼。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时诗人正流寓在德州(今德州市)。诗题“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为作者的佳节,但因战事,不得登高远眺,只能遥想登临东楼的情景。全诗前半以景起兴,借景抒情;后半写情抒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国之情。

首联:“苦忆东楼上,高天在上头。”首句“苦忆”二字,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因不能登高望远而产生的无限感慨。“苦忆”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又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次句“高天”二字,既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地位,又暗喻自己的处境。“在上头”三字,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对东楼的向往与憧憬。

颔联:“风雷殊不作,日月迥堪愁。芳草迷吴会,浮云辩帝州。”这两句是全篇的关键之处,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看“风雷”两字,诗人用“殊不作”三字来描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这种气氛与“日月迥堪愁”的对比之下,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接下来看“芳草”、“浮云”两处,诗人分别用“迷”字和“辩”字来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芳草迷吴会”,既写出了吴地春色盎然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困惑。“浮云辩帝州”,既表现出了浮云的飘渺不定,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颈联:“莫令千载后,题作望京楼。”这是诗人的结语,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这一结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期望。最后一句“莫令千载后,题作望京楼”中,“千载后”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又表现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此诗以景起兴,以情抒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