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春早,春生帘幕中。
参差依蜡烛,羃历张轻风。
燕子能嗔妾,杨花会恼公。
衫前复扇后,闲杀画桥东。

《仿元微之何处生春早二十首》其十八赏析

《何处生春早》,一首源自唐朝诗人元稹的《生春二十首》,诗中描绘了春天在帘幕、蜡烛与轻风中悄然萌生的景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景象。

“何处生春早,春生帘幕中。” 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开启了对春天的描绘。春风似乎从帘幕之中悄悄溜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种描写不仅生动,还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春天的细微变化,使人仿佛能感觉到那不经意间拂面的温柔春风。

“参差依蜡烛,幂历张轻风。” 这句进一步描绘了春风在室内的柔和状态。烛光摇曳,轻风吹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同时也映射出人们内心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燕子能嗔妾,杨花会恼公。” 这两句诗则通过燕子和杨花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燕子因春天的到来感到欣喜,而杨花随风飘舞,却也带来了些许烦恼。这种生动的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多面性,也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衫前复扇后,闲杀画桥东。” 最后一句,诗人以轻松的口吻描述了人们在春天里的种种活动。无论是轻抚衣前的杨柳,还是扇动手中的团扇,亦或是漫步于画桥东头,这些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惬意。这不仅体现了春天的宜人气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春天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此诗通过对春季景色的细腻刻画,传递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唤起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春天的美好,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