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南面,越城东臂,胜地曾作蘅皋。
湖通珠浦,溪连香谷,花木一一分曹。
兰亭几度,觞咏罢、徒有蓬蒿。
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
幸狐狸,知谢公白血,珍同水碧金膏。
微躯安惜,乾崩坤裂,平陵一死洪毛。
与龙髯马角,和粪土、同委员濠。
炊残白骨,牛羊总成,一片腥臊。
【译文】
我住在城南,越城向东延伸的山臂旁,这里曾是东皋别业旧址。
湖面连通珠浦,溪流连接香谷,花木一一分列。
兰亭多次举行酒会,诗咏歌赋结束,徒有蓬蒿。
难以陶冶情操,只能弹奏丝竹,留教山鸟啾嘈。
幸亏狐狸知道感谢谢公,珍同水碧金膏。
身体微小,何惜一死,即使平陵也只求一死。
与龙髯马角,和粪土、同委员濠。
炊残白骨,牛羊总成,一片腥臊。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秋末冬初。作者在浙江绍兴任上时,曾到过东皋别业,此诗就是他凭吊故址所作。
首联写景:“汉台南面,越城东臂,胜地曾作蘅皋。”诗人站在南面的汉江畔遥望远处的越城,越城的东边是一道长堤,这便是东皋别业了。蘅皋是古代对洲渚的美称。“蘅”指蘅芜,即香草;“皋”指水边的高地。蘅皋是泛指水滨高地上草木葱郁之地。这两句诗以景物起兴,为下句铺垫。
颔联写景:“湖通珠浦,溪连香谷,花木一一分曹。”越城东麓,湖水与珠浦相连,溪流汇合于香谷,芳草茂林遍布。“曹”,音“糟”,指酒酿。“分曹”,指分栽或分布。“曹”是古时的一种酒器。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东皋别业的自然环境,表现其秀美的山水景色。
颈联抒情:“兰亭几度,觞咏罢、徒有蓬蒿。”东皋别业曾经多次举行兰亭宴集,饮酒吟诗,宾主尽欢。然而如今,主人已去,只剩下荒废的兰亭遗址,只见丛生的蓬蒿。
尾联抒怀:“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东皋别业虽已荒芜,但当年雅集时的欢乐场景还历历在目,怎能忘怀。如今只有山中的鸟儿仍在鸣叫,仿佛在向人们倾诉当年的欢乐情景。
末联抒情:“幸狐狸,知谢公白血,珍同水碧金膏。”谢安曾在东皋别墅中种下了两株白皮松树,后来这两颗柏树被砍伐后,有人将它们献给了谢安的朋友范宣。范宣知道这是一颗珍贵的白皮松树,就把它当作美酒一般珍藏起来。这两句诗用典来说明自己虽然已经去世,但精神永存。
尾联写景:“微躯安惜,乾崩坤裂,平陵一死洪毛。”自己的身躯何足惜惜?即使是天地崩裂乾坤破碎,我也愿意像晋朝的平陵侯一样死去。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胸怀和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写景叙事,抒发感慨。从开头的“吊东皋”到结尾的“平陵一死”,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诗中运用典故较多,且多处化用前人的诗句,如“兰亭几度”一句就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修禊事也”。此外,诗中还用了许多双声词、叠韵词,如“衡皋”、“兰亭”、“觞咏”、“蓬蒿”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