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生汝因名雁。
抱上白驼鞍,风霜惯。
行尽紫塞长城,边女争看与珠钿。
怜惜小雏鹰,啼花嫩。
那畏腊月天寒,炎州路远。
越鸟一双双,南枝返。
天妒人月频圆,箫声忽使秦楼断。
纤素只三龄,同命短。

《春草碧·伤稚女啊雁》:

雁门关外,风霜之苦,白驼鞍上少年行

  1. 诗的原文与翻译
    春草碧,伤稚女啊。雁门生汝因名雁。抱上白驼鞍,风霜惯。行尽紫塞长城,边女争看与珠钿。怜惜小雏鹰,啼花嫩。那畏腊月天寒,炎州路远。越鸟一双双,南枝返。天妒人月频圆,箫声忽使秦楼断。纤素只三龄,同命短。
  2.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1) 雁门关:古代著名的关口,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代县西北。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多次被提及和书写。
    (2) 白驼鞍:一种用白色驼皮制成的马鞍,象征着旅途中的坚韧和勇敢。
    (3) 紫塞长城:指长城,因城墙颜色为紫色而得名。
    (4) 边女:指长城沿线的居民,尤其是女性。
    (5) 珠钿:一种精美的首饰,常用于装饰妇女的头饰或服饰。
    (6) 怜惜:此处形容对小雏鹰的同情和关怀,表达对弱小生命的爱护之情。
    (7) 天妒人月频圆:比喻命运多舛,时运不济。
    (8) 箫声忽使秦楼断:指箫声响起,使得原本热闹的秦楼突然变得冷清。
    (9) 纤素只三龄:纤素指的是细长的丝线,这里指幼小的生命只有三岁。
    (10) 同命短:意味着两个生命在同一时间结束,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3.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屈大均,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他在年轻时曾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后出家为僧,晚年仍改儒服。他的诗作多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及《四朝成仁录》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4. 诗歌鉴赏与艺术特色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边疆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春草碧·伤稚女啊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主题思想与文化价值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和苦难的反思。

《春草碧·伤稚女啊雁》不仅作为一首优美的诗歌流传至今,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文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