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春前酒,重寻郭外村。
沿溪浮水碓,深巷闭柴门。
啼鸟一声静,梅花万树繁。
南天苦流滞,谁与赋丘樊。

杂诗

屡被春前酒,重寻郭外村。

沿溪浮水碓,深巷闭柴门。

啼鸟一声静,梅花万树繁。

南天苦流滞,谁与赋丘樊。

注释:

  1. 屡被春前酒:频繁地品尝春天到来前的佳酿。
  2. 重寻郭外村:再次探访城外的乡村。
  3. 沿溪浮水碓:沿着溪流漂浮着用来舂米的水碓(dui石制捣碎谷物的工具)。
  4. 深巷闭柴门:在深邃幽静的小路上关闭着柴门,形容一种隐居或避世的生活场景。
  5. 啼鸟一声静:鸟儿的鸣叫声让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宁静。
  6. 梅花万树繁:描述梅花盛开的景象,用“万树”来形容梅花数量之多,给人以壮观之感。
  7. 南天苦流滞:在南方的天空中感受到自己的停滞不前或无法自由飞翔。
  8. 谁与赋丘樊:询问是否有人能和自己共同分享这丘壑间的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首句“屡被春前酒”,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享受;“重寻郭外村”,则表达了他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与向往。

第二句中的“沿溪浮水碓”,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如何通过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来亲近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而“深巷闭柴门”更是透露出一股隐逸之风,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愿望。此外,“啼鸟一声静”和“梅花万树繁”两个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珍惜。

最后一句“南天苦流滞,谁与赋丘樊”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挣扎。这里,“南天”可能隐喻着诗人所处的困境或者人生的不确定性。同时,“流滞”暗示了诗人的漂泊不定,而“谁与赋丘樊”则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寻求共鸣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本真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