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驿楼边,杨花入暮天。
车声惊异地,门影记当年。
江下兼程度,垆头一醉眠。
春莺如有恨,啼杀碧帘前。

这首诗的原文是:

沽酒驿楼边,杨花入暮天。

车声惊异地,门影记当年。

江下兼程度,垆头一醉眠。

春莺如有恨,啼杀碧帘前。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沽酒驿楼边,杨花入暮天”: 这两句描述了在驿楼上买酒的情景。”沽酒”意味着购买酒水,而”驿楼边”则指明了地理位置,即驿站附近的酒楼。这里的“杨柳飞絮”通常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而当暮色降临时,这些飘落的杨花也似乎带着一丝哀愁。

译文: 在驿楼旁沽酒,暮色中,飞絮般的杨花飘散。

  1. “车声惊异地,门影记当年”: 这两句描绘了从车站回家路上的感受和对旧日的回忆。“车声惊异地”表达了旅途上的不寻常感觉,可能是由于路途遥远或遇到意外情况。而“门影记当年”则让人联想到过去曾经来过这里或者在这里有特别的记忆。

译文: 车轮滚动发出的声响让人感到惊讶,门前的景象还依稀记得当年的岁月。

  1. “江下兼程度,垆头一醉眠”: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江下兼程度”指的是在江边继续赶路,而“兼程”意味着快速地行进,可能为了赶上某件事或某个人。“垆头一醉眠”则描述了在某个酒馆里喝醉后倒头大睡。

译文: 在江河之间不停歇地赶路,抵达目的地之后便找个角落大醉一场。

  1. “春莺如有恨,啼杀碧帘前”: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春莺”通常代表春天,而“若有恨”表达了一种悲伤或不满的情绪。“啼杀碧帘前”则形象地描绘了莺鸟悲鸣的场面,仿佛连绿色的帘幕都被其声音所震动。

译文: 若春莺真的有遗憾,那它那悲鸣的声音足以震破窗前的绿纱帘。

这首诗通过对场景、声音和情感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深度的画面。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感受,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给人内心带来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