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舍逢车笠,黄花对酒卮。
天边鸿雁侣,衣上鹡鸰诗。
南海闻琴夜,山阳偶锻时。
祗馀难弟在,相顾泪如丝。
【注释】:
- 绀舍(jùn):青黑色的屋子。绀,深黑色
- 朱三:指诗人自己。逢:遇见,遇到。
- 却忆难兄朱大士稚:却想起难兄朱大士的稚子。
- 绀舍逢车笠:在深深的青色房屋中遇见车笠人。绀,深黑;屋,这里指车笠人的住所。
- 黄花对酒卮(yí):用黄色的菊来配酒。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圆口小腹,有柄,形似壶。黄花,菊花的一种,颜色黄白相间。
- 天边鸿雁侣:天边的大雁成双作对。
- 鹡鸰(jīlíng):鸟名,即布谷鸟,一种水鸟,嘴细长,善鸣。诗,这里指诗篇。
- 南海闻琴夜:在南海听到夜间的琴声。
- 山阳锻(duàn)时: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季札出访各国,路过山阳,见当地百姓正用铁器锻打农具,便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其他工具,回答说这是“锻”,所以叫山阳锻。后来,人们就把用锤打金属或石头等硬物加工成器物、工具、武器等的技术称为“锻”。
- 祗(zhǐ)馀难弟在:只留下难兄朱大士稚的儿子在。
- 相顾泪如丝:相互望着,流下眼泪。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偶遇中与朱大士稚之子的交谈。朱大士稚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而作者自号为“五老”,可见二人交情非同一般。
首句“绀舍逢车笠”点出两人相逢的地点和时间,“绀舍”指的是朱三的居所,也暗示着这次邂逅的地点是朱三的住处。而“车笠”则描绘了朱三的装束,一个车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句“黄花对酒卮”描绘了一幅饮酒赏菊的画面。黄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酒杯则是文人雅士聚会时常备之物,二者的结合无疑透露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
第三句“天边鸿雁侣”则将画面拉向了远方,大雁成对飞翔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兄弟间的深情厚谊。鸿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征元素之一,常常用来表达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此处的鸿雁伴侣,无疑是暗指朱大士稚的孤独身影。
第四句“衣上鹡鸰诗”则进一步展现了朱三的生活状态。鸟儿的鸣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诗歌创作,而“鹡鸰”更是如此。这里的“诗”可能是指朱三正在吟诵的诗歌,也可能是他随身携带的诗集。
第五句“南海闻琴夜”则描绘了另一幅场景,朱三在南海之夜听到了琴声。南海是古人对今广州一带的称呼,而琴声则是文人骚客常抚琴吟唱的对象。这一夜,或许朱三也在聆听着琴声,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第六句“山阳锻时”则转入到了另一个场景。山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徐州附近。锻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技术,用锤子锻打金属或石头等硬物。这里的“锻”可能是指朱三当时正在进行的手工艺活动。
第七句“祗馀难弟在”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感。“祗”字在这里表示“只有”,“难弟”指的是年幼的弟弟朱大士稚。诗人独自面对着这位年幼的弟弟,不禁心生感慨。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与无奈。
最后一句“相顾泪如丝”则将这种悲凉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两人相对而泣,泪水如同丝线般流淌下来。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想起古诗中常见的手足情深的场景,也让人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
这首诗以朱三的视角叙述了与朱大士稚弟弟之间的一段深厚友情。通过对两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描写以及情感抒发,展现了朱三对年幼弟弟朱大士稚的深深怀念与无尽哀愁。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读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