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恢鸿典,临轩展睿裁。
天人齐奏对,云汉自昭回。
彩笔争花发,垆香引篆开。
封题天语近,不藉凤衔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关键的词句,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殿试和李中允作”是第一联,写殿试时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制策恢鸿典”,即在殿试时提出治国安民的宏大谋略。次句写皇帝亲临殿廷,听取对策。第三句写对策者各抒己见,争相献策,场面热烈非凡。第四句写皇帝听政,天人合一。最后两句描写对策者挥毫泼墨,大显身手。
“彩笔争花发”意思是:文采飞扬的翰林学士挥动着手中的彩笔,如同盛开的花蕾一般竞相绽放。“彩笔”“云汉”都是指翰林学士,“争花”比喻翰林学士们争相献策。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把翰林学士们比作鲜花绽放,形象地写出了他们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为国出谋划策的豪情壮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翰林学士的赞美。“引篆开”意思是:炉香袅袅上升,引来天上的篆书文字,飘落下来。“引篆”指用香引篆书落下,“开”即落下来的意思。“引篆开”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方法,将篆书与炉香相联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篆书如炉香般飘然而降,增添了诗句的艺术魅力。
“封题天语近,不藉凤衔来”意思是:皇帝亲自批阅奏章,圣旨如同神鸟降临一般,不需借助凤凰之力便可传达到各地。“封题”“天语”均指圣旨,“凤衔”指凤凰传递圣旨的动作,“不藉凤衔来”意为圣旨不必借助凤凰之力便到达各地。这句话既表现出皇帝圣旨下达的快捷、高效,又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圣旨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制策(制定策问),②临轩(临御殿堂,指皇帝),③齐奏对(同声应答,指对策),④云汉(天空),⑤花发(开花),⑥引篆开(用香引出篆书) ⑦封题(封缄诏书),⑧天语近(诏书)。⑨不藉凤衔来(不需要借助凤凰之力)。⑩译文:皇帝亲临殿廷,听取对策;文人们争相献策,场面热烈非凡;皇帝听政,天人合一;翰林学士挥动着手中的彩笔,如同开出的花朵一样竞相绽放;炉香袅袅上升,引来天上的篆书文字,飘落下来;皇帝亲自批阅奏章,圣旨就像神鸟降临一样,不需借助凤凰之力便可传达到各地。赏析:此诗写殿试时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制策恢鸿典”,即在殿试时提出治国安民的宏大谋略。次句写皇帝亲临殿廷,听取对策。第三句写对策者各抒己见,争相献策,场面热烈非凡。第四句写皇帝听政,天人合一。最后两句描写对策者挥毫泼墨,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