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天涯一草亭,寒风浊酒夜谈经。
樽前烛树光浮槛,静里梅花香满庭。
高唱互为林下咏,疏𣠄时度斗间星。
更阑谁弄桓伊笛,吹彻关山不忍听。

【注释】

  1. 一草亭:指作者的住所。
  2. 寒风浊酒夜谈经:夜晚,寒风呼啸,喝着浊酒,谈论着佛经。
  3. 樽前烛树光浮槛:酒杯前,树上的蜡烛光在栏杆上闪烁。
  4. 高唱互为林下咏:互相唱和,就像林下之歌一样。
  5. 疏𣠄时度斗间星:稀疏的月光时不时地照进斗室。
  6. 更阑谁弄桓伊笛:深夜时分,是谁在弹奏桓伊的笛子?
    【赏析】
    《一草亭同韵》,此诗是一首描写草亭之夜,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诗作。
    首联“落落天涯一草亭,寒风浊酒夜谈经。”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孤寂的景象。在这个小小的草亭里,诗人独自饮酒,与外界隔绝。寒风吹过,带来了一种凄凉之感,而那浑浊的酒液似乎也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夜晚,他开始与佛教经典进行对话,试图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樽前烛树光浮槛,静里梅花香满庭。”进一步展现了草亭内的情景。蜡烛的光芒在栏杆上摇曳生姿,仿佛在邀请人前来欣赏;而梅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庭院中,让人沉醉其中。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高唱互为林下咏,疏𣠄时度斗间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与共鸣。他们相互唱和,仿佛置身于林下的歌声之中;而稀疏的月光不时地照进斗室,仿佛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友谊的美好。
    尾联“更阑谁弄桓伊笛,吹彻关山不忍听。”描绘了深夜的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听着桓伊笛声传来,但那声音却让人不忍卒听。这可能是因为桓伊笛声太过凄婉,让人感到心痛。整首诗通过描绘草亭内外的景象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