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舸横窗卷碧绨,黄门邀客泛清溪。
草头烘日铺茵暖,水面攒山接黛低。
白苎歌来翻白鹭,青芹煮就漉青泥。
随波十里南塘路,大禹陵前西又西。
画舸横窗卷碧绨,黄门邀客泛清溪。草头烘日铺茵煖,水面攒山接黛低
诗句释义:在船上画着的船儿横在窗户上,卷起的碧绸被铺满了整个房间,如同绿色的地毯。黄门官邀请客人一起泛舟于清澈的溪流之上。阳光透过草丛照在地面上,使得整个地面都变得温暖起来,水面上的山峦也随着水波而聚拢,与远处的青黛色山丘相接。这些自然景观与文人雅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说明
- “画舸”:一种装饰华丽、色彩艳丽的船只。
- “横窗”:指船只横卧于窗户之上,形容其宽敞和优雅。
- “碧绨”:指深绿色或青色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描绘室内的华美装饰。
- “黄门”:古代帝王的近臣或侍从,此处可能指的是邀请宾客的主人。
- “清溪”:清澈的溪流,常被文人墨客用作赏景之用。
- “烘日”:形容日光照射下草叶的颜色由绿变黄,增添了一份暖意。
- “茵暖”:柔软的草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攒山”:形容山峰密集如簇,与“接黛低”相结合,形成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
- “青泥”:一种颜色较浅且质地黏稠的泥土。
- “随波十里”:形容船只在水面上随波逐流,行经十里之遥。
- “南塘路”:指向南延伸的河流旁的道路,可能是诗人游览的路线。
- “大禹陵前”:提及大禹陵,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其陵墓所在地通常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意义。
- “西又西”:表明诗人行进的方向是从东向西,再从西向东,展现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旅程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的“草头烘日铺茵煖”与“水面攒山接黛低”不仅形容了视觉上的自然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似乎将自己置身于这宁静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存。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古诗的传统风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