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长留樊水滨,三阳又见琯灰新。
登台谁似书云客,旧馆曾携添线人。
道远屡违江下信,律穷终度斗边春。
他乡风物年年改,欲折梅花泪满巾。
【注释】
长至:即冬至,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纬23°26’),这天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樊水:古时指今河南省新郑市北的黄河支流。
琯灰新:即指冬至日的阳光。古人认为冬至后阳气渐生,故冬至又称“阳生”或“长至”。
书云客:指书信往来。
添线人:指织布的人。
江上信:指从江上寄来的书信。
斗边春:斗是北斗星,斗柄指向春天,因称春天为斗边。
梅花:此处指代诗人。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贬谪黄州期间。诗中抒发了诗人被贬后孤苦凄凉、思念故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清雅淡远,情思缠绵,风格朴实自然。
首联:“长至长留樊水滨,三阳又见琯灰新。”
冬至之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后阳气渐生,万物生机萌发。此时节霜雪已融,百花盛开,草木欣荣,一派生机。
颔联:“登台谁似书云客,旧馆曾携添线人。”
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思念家乡亲人。他想到自己曾像书信往来一样与家人联系,如今却身处他乡,不能回家探望亲人。
颈联:“道远屡违江下信,律穷终度斗边春。”
诗人在黄州期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有时甚至想放弃生活。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坚持追求真理。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尾联:“他乡风物年年改,欲折梅花泪满巾。”
诗人在黄州度过了许多年,见证了许多变迁。他看到这里的风物每年都在变化,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想折一枝梅花,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泪水已经打湿了手巾。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黄州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