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耆旧汉中丞,八月乘槎到永兴。
白雪早传梁苑赋,寒风秋上夏王陵。
赐书岂敢留严助,夺席终教坐戴凭。
渺渺飞鸿遗爪去,遥天相望最骞腾。

襄阳严中丞游越枉示鸿踏草诗笔抒韵奉酬

注释:

  1. 襄阳耆旧汉中丞:指唐代诗人严武,曾任襄阳(今湖北襄阳)刺史。
  2. 八月乘槎到永兴:指严武于八月间乘船到达永兴(今陕西西安)。
  3. 白雪早传梁苑赋:指梁园的雪景早有诗文描写。梁园即梁朝贵族聚居的地方,位于洛阳,是当时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4. 寒风秋上夏王陵:指严武在秋天登上夏王陵(夏朝王陵)的山头。
  5. 赐书岂敢留严助:指严武收到皇帝赐给他的书,不敢私自留下。
  6. 夺席终教坐戴凭:指严武被剥夺了座位,最终坐在戴凭的座位上。
  7. 渺渺飞鸿遗爪去:形容雁儿飞去,只留下翅膀的痕迹。
  8. 遥天相望最骞腾:形容远山相望,高耸入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奉酬之作,即作者对友人的诗篇进行回应和赞美。从题目来看,这首诗应该是在襄阳严中丞游览越地时所写,所以诗的内容也与越地的景色有关。
    首句“襄阳耆旧汉中丞”,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与严武的关系。这里的“襄阳”是指现在的湖北襄阳,而“耆旧”则是指年事已高的前辈。同时,“汉中丞”也是对严武的一种尊称,表明他是一位有地位的官员。
    第二句“八月乘槎到永兴”,描绘了严武八月乘船来到永兴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乘槎”的典故,槎是古代的一种木筏,用于渡江。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严武的到来,也暗含了他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第三句“白雪早传梁苑赋”,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严武在梁苑(即梁园)的所见所闻。梁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因此严武在这里的所见必然是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的。
    接下来的两句“寒风秋上夏王陵”,则进一步描绘了严武在夏王陵的所见所闻。这里的“寒风”和“秋”都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夏王陵”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这两句既展现了严武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最后两联“赐书岂敢留严助,夺席终教坐戴凭”,则是对严武的回应和赞美。这里使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赐书”,另一个是“夺席”。前者指的是皇帝赐给严武的书信,后者则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张九龄曾经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来他的同僚们为了争抢座位而发生争执,结果张九龄最终被剥夺了座位,坐到了戴凭的座位上。这两句既表达了严武的谦逊和低调,也为他的才华和品德做出了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严武的描绘和对其作品的回应,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及对人物品质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以景物抒发情感的艺术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