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旧驿接蓬莱,獬豸东巡几度回。
汉使乘槎终远去,秦人采药未归来。
春深云拥蚕丛路,日暮花飞勾践台。
自汝著书辞柱下,人间无复伯阳才。
《西陵道忆李侍御》原文:
西陵旧驿接蓬莱,獬豸东巡几度回。汉使乘槎终远去,秦人采药未归来。
春深云拥蚕丛路,日暮花飞勾践台。自汝著书辞柱下,人间无复伯阳才。}
从诗题“西陵道忆李侍御”中,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適所作。高適与李白、杜甫并称为“三大边塞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边疆景象和士兵生活。
首联“西陵旧驿接蓬莱,獬豸东巡几度回”描绘了西陵道的古老驿站与蓬莱山的地理关系,同时通过“獬豸东巡几度回”暗示了历史上某位帝王或重要人物曾在此巡游,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颔联“汉使乘槎终远去,秦人采药未归来”则表达了对古代使者或文人因公务而远行的哀思,以及他们未能归来的遗憾。这里的“乘槎”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由仙槎(木筏)承载仙人升天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而“采药”则可能指古代文人在寻求学问时所经历的艰辛。颈联“春深云拥蚕丛路,日暮花飞勾践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天里云雾缭绕的道路和夕阳下的花海,勾践台可能是一处古战场遗迹,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自汝著书辞柱下,人间无复伯阳才”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感慨,也体现了对前贤伯阳的尊敬。这里的“著书辞柱下”可能指的是撰写经世致用之书,但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尾联还借用典故,伯阳为古代道家学者,此句表明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认可,不再被埋没。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历史典故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此外,诗中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能够唤起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思考。
这首《西陵道忆李侍御》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往英雄人物怀念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使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