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苑铜池散绿阴,銮舆亲祷泰坛深。
九重自有回天力,四海宁无望雨心。
日下土龙鞭麦陇,风回石燕舞桑林。
盛朝沾德如甘露,何用岩阿起夕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描述了祈雨的场景和感受。
“祷雨”是诗歌的标题,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
“禁苑铜池散绿阴”,描述的是御苑中的池塘,绿色的树荫散落在池塘四周。这里的“禁苑”指的是皇家园林,“铜池”指的是池塘,“散绿阴”则形容树木茂盛,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銮舆亲祷泰坛深”,描绘了皇帝亲自到泰山祭祀的情景。“銮舆”指的是帝王乘坐的车,“亲祷”是指亲自向神祈求,“泰坛”指的是泰山祭坛,“深”表示虔诚。这句话表达了皇帝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九重自有回天力”,这里的“九重”指的是古代皇宫的九重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回天力”则意味着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这句话表明皇帝有权力和能力改变自然现象,为人民带来福祉。
“四海宁无望雨心”,这里的“四海”指的是天下,“望雨心”表示渴望降雨的心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降雨的期待,因为雨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日下土龙鞭麦陇”,描述了农民在太阳下用鞭子抽打麦田的情景。这里的“日下”指的是太阳下山时,“土龙”是农具的名称,“鞭麦陇”则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这句话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艰辛和对丰收的期盼。
“风回石燕舞桑林”,描绘了燕子在风中飞翔,在桑林中嬉戏的情景。这里的“石燕”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话营造了一种欢快、生机勃勃的氛围。
“盛朝沾德如甘露,何用岩阿起夕霖”,这里的“盛朝”指的是太平盛世,“沾德”表示受到恩惠,“甘露”则是比喻恩泽如同甘甜的露水一样滋润大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赞美,认为在这样的时代里,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迷信求雨,而是应该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首诗通过对祈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仁慈和对百姓的关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