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阳亭畔婺星悬,喜见高门有赐旃。
大节宛垂千载后,遗孤生待十年前。
陶家坊为延宾建,韦氏书教阿母传。
谁似使君怀禄养,至今犹诵白华篇。
【解析】
这是一首节孝诗。诗人通过赞美朱使君之母的贤德,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为朱使君节母费太君旌表建坊赠诗”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朱使君的母亲费太君因节操高洁而被朝廷表彰并建立了牌坊。接着,诗人便写到了朱使君的母亲。“女阳亭畔婺星悬,喜见高门有赐旃。”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女阳亭的旁边,天空中悬挂着明亮的婺星,我高兴看见你那尊贵的门第上有皇上赐予的旗幡。“婺星悬”指的是天上的星星,这里用“婺星”,暗指了费太君。“喜见高门”中的高门,是指费太君的门第,也暗含了费太君的节操。“高门”和“婺星”都是赞颂的对象。“喜”字,是喜悦的意思,“有赐旃”则是指朱使君的母亲得到了皇上的嘉奖和恩宠。
第二联是说朱使君的母亲有着千载难遇的美德,而她的儿子也因为母亲的德行而得以重用,这十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道。“大节宛垂千载后,遗孤生待十年前。”这里的“大节”,指的是费太君的大节,即她的美德,她能垂范千载,其品德之高远,可谓千古难得。“遗孤”,是遗留下来的孤儿。这句的意思是说,她的儿子因为母亲的高尚品德而受到了重用,并且他也因此得以在十年前得到人们的喜爱。“陶家坊为延宾建,韦氏书教阿母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迎接宾客,陶家特地建造了一座房子(坊)。韦氏(韦处厚)教他儿子(费太君)读书识字;“陶”与“韦”分别是两个姓氏。“坊”在这里指的是房屋。“延宾”是招请宾客的意思,“建”是建造,“阿母”是母亲的意思。“韦氏书教阿母传”是说韦氏教费太君的儿子读书识字。“谁似使君怀禄养,至今犹诵白华篇”。“谁似”是何人能够像……的意思。“使君”是古时对县令或州郡长官的尊称。“白华篇”是《诗经》中的一篇。
这首诗以朱使君之母为题,赞扬了她的美德。从内容上看,诗人先写了朱母的节操被表彰,然后写朱母的儿子因为母亲的美德而在十年内得到人们的称道;接下来写为了迎宾而建的房子,最后写韦氏教费太君的儿子读书识字。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平易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全诗通过对朱使君之母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婺星:婺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属箕星.②旌表:表彰.③延:邀请.④阿:敬称妇女的亲属.⑤陶家:指朱使君家,坊:指朱使君家为迎宾所建的建筑.⑥韦氏:指韦处厚,他的名字叫韦处厚,字元成,唐朝天宝年间宰相。他为人宽厚长者,有口才,好谈论,善于写文章,尤工于诗。⑦白华篇:《诗经》篇名,《毛诗》有《白华》《陈风》《葛覃》《卷耳》《汝坟》《桑扈》六篇,其中《白华》一篇主要写男女情爱之事。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费太君的美德。从内容上看,诗人先写了朱母的节操被表彰,然后写朱母的儿子因母亲的美德而在十年内得到人们的称道;接下来写为了迎宾而建的房子,最后写韦氏教费太君的儿子读书识字。
全诗从赞扬到怀念情感层层展开,层层深入。第一、二句先写费太君节操被表彰的事;第三、四句写费太君的儿子因母亲的美德而在十年内得到人们的称道;第五、六句写为了迎宾而建的房子;最后两句写韦氏教费太君的儿子读书识字,抒发自己对费太君怀念的情感。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而又自然流畅,既写出了费太君的美德,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