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徽初试韵初谐,万里南天渡海涯。
茂宰自能瞻贝阙,汉家无复弃珠崖。
陶公山献波罗税,黎氏腰悬玳瑁靫。
肯向炎方重回首,春花早寄日南荄。
【注释】:
金徽:即“金错”,古代镶嵌在刀柄、马镫等器物上的金属饰物,以铜或银为之,有花纹。这里指琼州(今海南岛)刺史的官印。
贝阙:古建筑名,用贝壳砌成的宫殿台基,比喻地方长官的官邸。
汉家:指中原王朝,这里指宋朝。
陶公山:即陶公山,山名,在今广西横县境。
黎氏:指黎族首领,这里借指南方少数民族。
玳瑁靫:玳瑁壳制成的首饰,代指南方的珍珠。
春花早寄日南:意为春天的花儿早早地寄到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中部)。日南郡是宋代设置的行政区名,辖境约当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南部一带。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作者时年五十六岁。琼州(今海南岛)为当时荒僻之区,作者送友人赴琼州任职,希望他能够造福一方水土。全诗从送别出发,由近及远,由内及外,层层铺开,步步深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对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的美好祝愿。
首联写景。“金徽”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即送别的时节是金秋十月,此时正是初冬时节。“万里”句写离愁别绪,“渡海涯”,暗示了送别之地是海中孤岛,与故乡相隔万里。
颔联写景。“茂宰自能瞻贝阙”,意思是说,你担任的地方官位高权重,自然可以登高望远,看到那如珠似玉的宝殿——贝阙;“汉家无复弃珠崖”的意思是说,中原王朝不会再遗弃那片美丽的土地——珠崖(今广东雷州半岛)。“珠崖”,泛称岭南一带,也专指雷州半岛。
颈联写景。“陶公山”二句写景,“陶公山献波罗税”,是指陶公山的特产——波罗香献给官府纳税之事;“黎氏腰悬玳瑁靫”,指的是黎族首领腰间悬挂的玳瑁首饰。“陶公山”二句和“黎氏”句都采用了典故。“陶公山”出自《旧唐书·南蛮传》,唐代岭南道曾派使者出使南海诸蕃国,并把当地的特产献给朝廷。“黎氏”出自南朝宋檀道济的故事,檀道济任广州刺史时曾经赠送过黎族首领一些珍珠。
尾联抒情。“肯向炎方重回首”,意思是说,您肯不肯再次回到炎热的南方呢?这是对朋友的劝勉。“春花早寄日南荄”,意思是说,春天的花儿早早地寄到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吧,这是对朋友的祝福。这两句话都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勉。
此诗结构严谨,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