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臣衔命出文昌,手握灵蛇比夜光。
公宴有诗称邺下,高谈名理重丹阳。
星连斗野纯钩现,马到阊门疋练长。
但使元和能振俗,起衰何止变齐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八句,依次描述了刘使君的才华和能力以及他对江南地区的贡献。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儒臣衔命出文昌 - 儒臣(儒家学者)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从文昌阁出发去任江南提学。这里的“文昌阁”是指古代的科举考试场所,而“任江南提学”则是指担任江南地区的教育行政工作。
- 手握灵蛇比夜光 - 手持着如同夜光珠一样的明珠,形容手中的珍宝珍贵无比。这里比喻刘使君的文采非凡,才华横溢。
- 公宴有诗称邺下 - 在宴会上吟诵诗歌,赞美邺下的风雅。邺下指的是当时的文化中心邺城,即今河北大名一带。
- 高谈名理重丹阳 - 与名士高谈阔论,重视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的学术文化。这里的“丹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 星连斗野纯钩现 - 星星连接天空,如同北斗七星照耀大地,象征刘使君的才能出众,如同北斗七星一样照耀四方。
- 马到阊门疋练长 - 骑着马来到城门时,一匹白色的丝绸已经铺好了道路。这句话形容刘使君到来时的盛大场面,彰显其威仪和地位。
- 但使元和能振俗 - 如果元和年间能够振兴风俗,那么就能改变齐、梁两代的局面。这是诗人对刘使君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江南地区发挥影响力,改变当地的风俗和状况。
译文:
儒臣受命出文昌,手握明珠如夜光。
在宴会上吟诵邺下诗,高谈名理重丹阳。
星光璀璨如北斗,骏马蹄声到阊门旁。
只要元和年间振俗风,何止改变齐梁两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刘使君的描述和祝愿,展现了他对江南地区的深厚感情和期望。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如“手握明珠如夜光”、“星光璀璨如北斗”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刘使君的敬佩和祝福,希望他在江南地区能够有所作为,振兴风俗,改变历史局面。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