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觅黄花到法堂,清谈未敢效裴王。
偶随邛杖来初地,恰送柴车返故乡。
午饭伊蒲延供远,秋林落叶听声长。
诗中谈笑当拈示,何止琪葩照四方。
重阳节后一天陪益都夫子游览长椿寺,又送他回家乡。同游九南归的同方象瑛、徐嘉炎、陈维崧、潘耒、汪楫等一起和夫子唱和原韵,我即席作诗一首。
重觅黄花到法堂,清谈未敢效裴王。
偶随邛杖来初地,恰送柴车返故乡。
午饭伊蒲延供远,秋林落叶听声长。
诗中谈笑当拈示,何止琪葩照四方。
注释: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
重觅:重新寻找。
法堂:佛寺里的讲堂,这里指寺院。
效裴王:效法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风格。
邛杖:邛杖是古代一种轻便的竹杖,此处指跟随。
初地:初次见面之地。
柴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里指回乡的车辆。
伊蒲:《诗经·大雅·荡》中有“伊旦之餕”句,伊字通“易”,意为容易,这里指简单的食物。后来泛称饮食为伊蒲,故称“伊蒲”。延供:请人吃饭。这里是请客人吃饭。
秋林:秋天的树林。
琪花:美玉名,也指仙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后一日陪同益都夫子游览长椿寺时所作。他在诗中提到,他与夫子在寺院中谈论诗歌,讨论如何效仿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风格。他们一起欣赏菊花,品尝简单的饭菜,并一起返回家中,准备离开。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美食,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温馨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