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官舍傍林柯,书卷闲开鸟雀过。
时见彩云生渭北,春来花树满泾河。
吏缄印匣移文减,客踞绳床高论多。
千尺露盘长在望,溉成鱼釜近如何。

池阳官署初成索咏

赏析与诗意解读

  1. 诗句原文
    池阳官舍傍林柯,书卷闲开鸟雀过。时见彩云生渭北,春来花树满泾河。吏缄印匣移文减,客踞绳床高论多。千尺露盘长在望,溉成鱼釜近如何。

  2. 译文解析
    池阳官署初建成,周围绿树环绕,闲暇时翻开古籍,却有鸟儿飞过。不时可见彩云飘至渭水以北,春天来临之际,泾河两岸花木葱茏。官吏收起文件,减少了文书工作量;客人倚靠在竹制的躺椅上,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远处的露盘映入眼帘,想象中那清澈的水能滋润出一锅好鱼。

  3. 关键词解释

  • 池阳:指明代时期位于今天的陕西地区,因靠近泾河而得名“池阳”。这里指的是一个地名,也是诗中提到的地方名称。
  • 官舍:指政府官员的住所,通常是指官府的办公建筑或官员的住所。
  • 林柯:形容树丛密集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池阳官署周围繁茂的树木环境。
  • 书卷:书籍和卷轴的总称,是古代文人学者常用的学习资料。
  • 鸟雀:鸟类的一种,常作为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意象。
  • 渭北:指渭河流域的北部地区,这里泛指北方的自然环境。
  • 泾河:古河流名,流经陕西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 吏缄印匣:指官吏手中的印章盒,象征文书工作。
  • 客踞绳床:指客人倚靠着竹制的躺椅,悠闲自在地坐着。
  • 高论:指深入而富有哲理的议论或探讨。
  • 千尺露盘:形容非常巨大或高远的物品,如露盘通常是指一种大型的容器或者平台。
  • 溉成鱼釜:比喻通过某种方式使某物变得美好或有用,例如用灌溉的方式使得田地变得肥沃。
  1. 诗歌赏析
    《池阳官署初成索咏》是一首描写官场生活、自然景观以及文人雅集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对池阳官署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新居落成的欣喜之情,还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文人骚客的才情,也不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2. 创作背景
    毛奇龄生活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这一时间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文人墨客们常常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池阳官署初成索咏》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述自己的官舍和所处的环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生活的满足,也可能暗含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艺术特色
    该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上。首先,诗人运用了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官署、树木、鸟雀等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其次,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反差,如官署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自然的清新与官场的复杂等,这些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4. 文学价值
    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还在思想性和哲学性方面具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对池阳官署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同时,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毛奇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记录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