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列宿启文昌,熠熠南弧在建康。
自昔分藩推邓禹,于今开府遇文鸯。
青云并绕营前棨,黄石曾传肘后方。
他日功成携手处,汉坛高碣已苍苍。

【注释】

文都司:即文天祥。生日册子:生日时写的祝寿词、贺表等文字,称“册子”。

清秋列宿:指文昌帝君庙在秋季里排列着星星,像天上星宿一样。启文昌:开启文昌之宫。文昌宫是道教中的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昌帝君的居所。熠熠南弧: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叫“南斗”,因北斗七星的形状似斗柄,所以又称“斗柄”,又叫“南弧”。在建康:建康是古时南京城的别称。

分藩:指邓禹分封各地诸侯王。推:推崇。

开府:指文天祥担任丞相。遇:遇到。

青云:古代传说黄帝时有龙垂胡须绕于宫殿之上,因称皇帝所居之地为青云。营前棨:军营门前的戟门。棨戟是一种仪仗用的戟,戟上常饰以羽毛。

黄石:传说中诸葛亮的兵书《黄石公素书》中有“肘后三卷”。曾传:曾被传授。黄石曾传肘后方:指《黄石公素书》被传授给后世人。

汉坛高碣:指汉代祭坛上的碑刻。汉坛:汉代祭祀天地的坛场,也泛指帝王的祭祀场所。

他日:未来的日子。功成:成功。携手处:一起共事的地方。

【赏析】

此诗是文天祥为其父文和所写的一篇寿文。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和民族英雄。他在元兵进攻南宋时,坚决抵抗,誓死不降,最后壮烈牺牲,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文天祥的父亲文和,曾任过地方官,后辞官归隐于福建闽侯县白岩山。文天祥作此文是为其父祝寿而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敬慕之情。

诗的前两句说:秋天时节,文昌宫中排列着星宿,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名叫“南斗”,因北斗七星的形状似斗柄,又叫“斗柄”。这两颗星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上空闪耀。这里,诗人巧妙地把北斗七星与建康联系起来,并点明时间是在“清秋”,表明这是在建康的夜晚,同时暗示了这一时间正是文人学士聚会、吟诗作文的好时光。

诗人又写道:自古以来,人们都很推崇邓禹,因为他曾分封地方诸侯;现在,我文天祥担任了丞相,有幸遇到了您——邓禹。这里,诗人用对比的写法,将两人相提并论,赞扬了邓禹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诗人又写自己青云直上、功名显赫的仕途生涯。他曾经梦见过一个仙人,给他传授了许多学问和技能;如今,他已经成为青云环绕、权势显赫的宰相。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仕途经历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句,诗人又写自己曾受黄石公之传,得到一部兵书——《黄石公素书》。这本书后来被传授给了后世人,成为千古流传的宝贵财富。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他的尊敬之意。

最后一联,诗人展望未来,祝愿父亲在汉朝的高台上留下不朽的丰功伟绩。他希望自己能够与父亲一起共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歌颂了父亲的卓越贡献,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同时还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它既是一首寿文佳作,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