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江畔海门关,日暮孤舟自去还。
神女庙前云乍敛,秋花开满宿松山。
【注释】
小孤关:在黄海南岸,长江中游南岸,北濒长江口。
江畔:江边。
海门关: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的一座古关,又名天长关、新安关,是长江入海口的一道关口。
暮:傍晚。
去还:归来。
神女庙:即云梦泽上的一个神庙,相传为楚怀王梦中与神女相会之地。
乍敛:突然收起。
宿松山:指大别山。因大别山山势险峻,林木丛生,有“松树满山”之称,故称“宿松”。这里指代大别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一叶孤舟从江畔小孤关上驶向大海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舟行江畔,日暮归航的景象;后两句,写舟过宿松山,所见秋花满山的景色;三联之间虽无必然联系,但却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全诗结构完整,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含蓄隽永。
诗的前两句是写舟行江畔,日暮归航的景象。首句点出地点在小孤关下,次句则交代时间是日暮时分,而诗人的目的地则是江对岸的宿松山。“孤舟”,“自去还”,表明了诗人归航的动作和心境,同时透露出作者在旅途中的寂寞之感。这两句看似平淡,但正是这平平淡淡之中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诗的后两句是写舟过宿松山,所见秋花满山的景色。“神女庙前云乍敛”,是说诗人经过神女庙前,看见天空中的云彩忽然收拢起来;这里的“乍”字,表现了云彩变化的突兀。“秋花开满宿松山”,是说秋花遍布于宿松山上,而诗人此时正好经过宿松山,因此他看到的就是这些盛开的秋花。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秋天,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春天一般。因为“忽敛”的云彩和盛开的花都是春天才有的特点。所以,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秋天,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春天一样。
诗的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在舟中远望,看到宿松山峰上的秋花。“去还”,是诗人在舟中远望时所看到的。“神女庙前”,是诗人所遥想的地方。“云乍敛”,是诗人所遥看的景象。“秋花开满宿松山”,是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