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帘幕卷霜华,西望衡阳音信遐。
何处青桐流响急,一行塞雁落平沙。

【注释】

镏姬:唐代歌女。平沙落雁:曲名,《乐府集·杂曲歌辞》载:晋代的谢庄曾作过一首咏“雁”的诗,其中有“寒夜客舍梦频惊,听得山家落叶声。何处秋风至?衡阳一雁飞”的句子。后来人们根据这首诗中的意境取意造出许多乐曲来表现这种意境,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琴曲“平沙落雁”。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即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在闺中寂寞无聊的心情。全词语言清丽婉转,情致深婉,别具一格。

开头两句:“重重帘幕卷霜华,西望衡阳音信遐”,写词人看到帘幕卷起,露出霜花;又看到窗外景色,想到远在衡阳的亲人音讯渺茫无定,自己却身在闺中,孤独寂寞。这两句是词人所见之景,所想之事。“重重帘幕卷霜华”,写词人看到帘幕卷起,露出霜花,说明是秋季。“重重帘幕”,指两层或多层的帘子。“重重”二字写出了帘子的层层叠叠,也写出了帘子的厚重。“卷霜华”,是说卷起了帘子,露出了霜花,可见是秋天。“霜华”是指白霜。“霜华”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而此时词人也看到了,这是词人所见之景,所想之事。这里,词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和所想,为下文作了铺垫,也点明了时间。

“西望衡阳音信遐”,词人看到帘幕卷起,露出霜花,又想到远在衡阳的亲人音讯渺茫无定,自己却身在闺中,孤独寂寞。这一句是词人所想之事。“遥”字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切,同时也透露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何处青桐流响急,一行塞雁落平沙”,词人看到窗外的景色时,又想到了塞雁的鸣声,以及那一行行飞向平沙的塞雁。这两句是词人所看到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是词人所见所闻之事。这里的“青桐”是指梧桐树,“塞雁”是指北归的大雁。“流响急”是指流到耳边的梧桐树发出的声音急促、响亮。“一行塞雁落平沙”则是指一行大雁正在飞向平沙之上。“落平沙”则是指大雁正从空中飞向平沙之上。“平沙”则是平坦的沙地。“落平沙”三字表明大雁已经落在了沙地上。“一行塞雁落平沙”这句是词人所见之事,也是词人听到的声音。

此二句是词人所见所闻之事,同时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词人看到梧桐树上的落叶急促、响亮,想到的是远方亲人音信杳然,自己却身在闺中,孤独难耐。而当词人听到梧桐树上传来的急促、响亮的落叶声时,词人的心中更是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人通过对梧桐树上落叶声和塞雁飞向平沙之上的描写,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既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自己孤独难耐的心境,同时还有对远方亲人音信杳然的担忧之情。这种情感既有外在的景物,也有内在的情绪,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相交融的情感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