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堂高覆白云,河流千里接淮濆。
羡君衣上三花锦,散作庭前五色文。

【注释】

丘检讨:指诗人的朋友丘为,曾任监察御史。予养归:指辞官归家。养,指赡养父母;归,指回家。里:这里指家乡。

刺史堂:指州官的官署,因州官多称刺史,故称。

覆:遮盖。白云:指云朵。

千里:形容水流之长。淮濆:水流入淮河处。濆,山坡上的土坎。

三花锦:比喻人品德高尚。

散作五色文:指衣服上绣有五彩花纹,比喻人的品行光明磊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辞去州官后归隐乡里的第二首诗。全诗以赞美友人丘为的人品、节操和服饰为主。

开头两句“刺史堂高覆白云,河流千里接淮濆”,写诗人辞官归家的途中所见。诗人先从大处着笔,描写了州官府邸的雄伟气势,然后从小处着笔,写自己归途中所见的河流景色。刺史是州官的尊称,堂高覆白云,意思是说州官的官署高大得可以遮住天上的白云,这既是实写,又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的家乡,河水千里流淌,一直通向淮河岸边。这两句既写出了自己的行程,又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中间两句“羡君衣上三花锦,散作庭前五色文”,“三花锦”指的是三朵鲜花绣成的锦缎,“五色文”指的是五彩的刺绣,这是比喻丘为人品高尚、节操清白。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人品节操,表达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自己归乡后的愉快心情。

最后两句“散作庭前五色文,知君不染人间尘。”意思是说丘为身上的绣品虽然美丽,但是不能掩盖他清高脱俗的品质,这些绣品被风吹散了,也就说明丘为不会沾染人间的世俗之气。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官场后回到家乡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归家途中见到的河流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