枓木长萝挂紫丝,溪山深处坐题诗。
试看石上含毫处,何似参军入幕时。

【注释】

题徐髯画像:题:指题写。徐髯:徐熙,北宋画家,字仲祥,宣城人,擅画松石,尤工墨竹。

其一:诗中第一联是第一首的起句。枓(cuò),通作“锉”,一种用来磨砺的工具。长萝:蔓生的青草。紫丝:紫色的丝带,这里指绶带。溪山深处坐题诗:在深幽的山水间坐着吟咏诗歌。

试看:试着看看。含毫处:笔尖蘸有墨水的地方。

何似:如何比得上。参军:指参军从事,即幕僚或参谋。入幕时:入幕府时的参军。参军入幕时的文才和才干很出色,因此用此典故比喻徐熙的画才。

【赏析】

《题徐髯画像》是北宋诗人苏轼为徐熙所画的《潇湘奇石图》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议论见长,虽非徐诗之佳作,却能自成一家之言,与徐诗同传千古。其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都值得我们重视。

诗的前两联,先写徐熙的画艺,然后点出徐熙入幕时文才和才干的出众。“溪山深处坐题诗”,是说徐熙在山水之间,闲适地坐下来,拿起笔墨,吟诵着诗歌;而画艺的高超,也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后两联,则以议论的形式,对徐熙的画艺作了高度的评价。这两句诗,既赞美徐熙画艺的高超,又称赞他入幕时的文才和才干出众。这种论赞方式,既得力于前两联对徐熙画艺的描述,又得力于作者对徐熙人品、才情的高度评价,所以显得更为有力、更具有说服力。

“含毫处”句,是说画中有笔迹,但笔迹不是出自徐熙之手,而是出自其他人物之手。这是对徐熙画艺高超的一种补充说明。

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叙事,通过议论,赞扬了徐熙的画艺和文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