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台兴悦豫,雕辇起巡游。
粉黛三千女,金银十二楼。
秦封增式廓,汉主富春秋。
西海张波幔,南山转雾斿。
铜乌栖殿桷,玉树夹宫沟。
爪士严鸾卫,神仙指凤洲。
诸王隆庆第,方士乐通侯。
甲馆排瑶帐,灵池集翠舟。
殿前新射覆,花里旧藏钩。
五柞纷驰猎,三郎醉打毬。
舞裙双带子,歌曲六幺头。
监御传供奉,才人换点留。
射生悬虎韔,宣赐出鸡裘。
宸兴随时发,皇恩浃露流。
昭阳同进幸,团扇莫辞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宫中乐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璿台兴悦豫,雕辇起巡游。”
璇台指的是华丽的宫台,象征着皇家的繁荣。“兴悦豫”意味着心情愉悦,欢乐的气氛弥漫在宫中。“雕辇起巡游”描绘了皇帝乘坐装饰华丽的车子,进行巡游的情景,展现了皇家的奢侈和荣耀。
第二句:“粉黛三千女,金银十二楼。”
这里的“粉黛”通常指代美女,而“三千女”则形容宫女众多,“金银十二楼”则形容皇宫中的建筑豪华,使用了贵重的金银装饰。整句话反映了宫中女性众多、宫殿富丽堂皇的特点。
第三句:“秦封增式廓,汉主富春秋。”
“秦封”指的是秦始皇时期的宏伟建筑,而“汉主”则可能是指汉朝的皇帝。这句话表达了唐朝皇室继承前朝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强调了皇权的延续和国家的富庶。
第四句:“西海张波幔,南山转雾斿。”
“西海”和“南山”分别代表了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广阔和自然的美丽。“张波幔”和“转雾斿”都是形容景象变幻莫测,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五句:“铜乌栖殿桷,玉树夹宫沟。”
“铜乌”和“玉树”都是珍贵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分别代表金属和玉石。“栖殿桷”和“夹宫沟”则描述了这些物品被放置在宫殿中的细节,展示了皇家的富贵生活。
第六句:“爪士严鸾卫,神仙指凤洲。”
“爪士”指的是宫廷中的侍卫人员,“严鸾卫”意味着他们身着华丽的衣服,手持武器,保护皇城的安宁。“神仙指凤洲”则可能是描述神仙般的人物为皇帝指点迷津,或者是比喻皇帝像凤凰一样高贵。
第七至第八句:“诸王隆庆第,方士乐通侯。”
这两句描述了皇室成员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方士(道教中修炼成仙的人)的娱乐生活。其中,“隆庆第”指的是尊贵的王府宅邸,“乐通侯”则是方士们以通晓阴阳五行之道而闻名,享受着贵族般的待遇。
第九至第十二句:“甲馆排瑶帐,灵池集翠舟。”
“甲馆”指的是皇家的高级住所,“排瑶帐”意味着这里陈设着精美的帐篷。“灵池集翠舟”则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水池边摆放着色彩斑斓的船只,充满了诗意的画面。
第十三至第十五句:“殿前新射覆,花里旧藏钩。”
“射覆”是一种古代游戏,这里指的是皇帝在殿前举行的一种活动;而“花里旧藏钩”则是说在花园中藏起钩子的游戏。这两句话体现了皇帝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娱乐活动。
第十六句:“五柞纷驰猎,三郎醉打毬。”
“五柞”指的是皇帝的御座,“纷驰猎”则是形容打猎时追逐猎物的场景。“三郎醉打毬”则是描绘皇子们在球场上玩耍的情形,展现了贵族子弟的天真烂漫。
第十七至第十八句:“舞裙双带子,歌曲六幺头。”
“舞裙双带子”意味着宫女们穿着美丽的裙子,腰间系着两条带子跳舞。“歌曲六幺头”则描述了宫女们唱的歌曲旋律优美,如同六幺曲那样动听。
第十九至第二十一句:“监御传供奉,才人换点留。”
这两句讲述了宫廷中官员的职责以及宫女们的轮换情况。“监御”指的是负责监管宫廷事务的官员,“传供奉”表示这些宫女被传唤去接受皇帝或皇后的宠爱。“才人换点留”则可能是指宫女们通过某种方式获得皇帝的青睐而被留下。
第二十二至第二十四句:“射生悬虎韔,宣赐出鸡裘。”
“射生”可能是指射箭比赛,“悬虎韔”则意味着用虎皮作为箭袋来装饰箭杆,显示出皇家对狩猎活动的喜好。“宣赐出鸡裘”则是说皇帝赏赐给宫女们穿新做的貂毛衣物,象征着对女性的关怀和恩宠。
第二十五至第三十句:“宸兴随时发,皇恩浃露流。”
“宸兴”指的是皇帝的兴起,“随时发”意味着皇帝的行动是根据时机而定的。“皇恩浃露流”则是说皇帝的恩泽如同露水一样滋润大地,无处不在。
第三十一句:“昭阳同进幸,团扇莫辞秋。”
“昭阳”是汉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指代后宫中的某个区域。“同进幸”表示后宫中的其他嫔妃与这位嫔妃一起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团扇莫辞秋”则是说即使到了秋天,也不应该拒绝这种恩宠。整句话体现了后宫中嫔妃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皇帝的依赖和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