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秋风里,悠然登此亭。
到来双涧白,看去万峰青。
粉堞环高嶂,香山映翠屏。
章流方浩荡,金井故清泠。
引兴回江郭,探奇问水经。
千秋从倚槛,薄暮喜扬舲。
野寺横天起,寒花带露零。
骑牛知渺漫,采藻想渊渟。
枉渚浮螺子,芳洲濯鹭翎。
此中携不尽,因见使君馨。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落日秋风里,悠然登此亭。 —— 在落日和秋风的景致中,悠然地登上这座亭子。
- 注释:“落日”形容太阳即将落山,暗示傍晚。
- “秋风里”表示周围环境凉爽宜人。
- “悠然登此亭”描绘了一个人心情轻松、自在地登上亭子的情景。
- 到来双涧白,看去万峰青。 —— 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两条清澈的溪流和万座青山。
- 注释:“双涧”指两条小溪,“白”形容水流清晰。
- “万峰青”形容远处群山的颜色,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 粉堞环高嶂,香山映翠屏。 —— 高耸的山峰被粉色的城墙所环绕,而香山则映入碧绿的屏风之中。
- 注释:“香山”可能指的是著名的香山(今北京附近的一处山),也可能是诗人自指。
- “粉堞”即红色的边墙,增添了一抹色彩。
- “翠屏”形容绿色植被如屏障般环绕。
- 章流方浩荡,金井故清泠。 —— 泉水流动宽阔,而古老的金井依旧清凉宁静。
- 注释:“章流”可能是指泉水或瀑布。
- “金井”指古老的井,常用来象征历史和文化。
- “清泠”形容水质清澈凉爽。
- 引兴回江郭,探奇问水经。 —— 激发了对江边景色的兴趣,并好奇地询问水经书。
- 注释:“江郭”泛指江边的城郭或地区。
- “水经”古代地理著作,这里用以比喻探索自然美景的过程。
- 千秋从倚槛,薄暮喜扬舲。 —— 站在栏杆上望着千秋景色,黄昏时喜欢扬帆远行。
- 注释:“千秋”指远处的景色或时间。
- “倚槛”形容站在高处栏杆旁观赏风景。
- “扬舲”即扬帆,形容乘船出行。
- 野寺横天起,寒花带露零。 —— 野外的寺庙高高升起,寒天中花朵沾满露珠。
- 注释:“野寺”指郊外的寺庙。
- “横天起”形容寺庙高耸入云。
- “寒花带露零”形容露水让花朵更显娇艳。
- 骑牛知渺漫,采藻想渊渟。 —— 骑着牛体会广阔无垠的感觉,想象水中有丰富的生物(“藻”)。
- 注释:“骑牛”是一种体验自然的方式。
- “渺漫”形容广阔无边。
- “采藻”比喻观察水中生物。
- “渊渟”形容水潭深广。
- 枉渚浮螺子,芳洲濯鹭翎。 —— 枉渚上有漂浮的贝壳,芳洲上有洗过的鹭鸶羽毛。
- 注释:“枉渚”可能是一个岛屿或小岛的名称。
- “螺子”指贝壳。
- “芳洲”指美丽且芬芳的地方。
- “濯鹭翎”形容洗净羽毛后的样子。
- 此中携不尽,因见使君馨。 —— 在这里游览尽兴,因为看到了使君的风采。
- 注释:“使君”指地方长官或尊贵的人。
- “馨”意为香气四溢、令人愉悦。
- 整体表达了游客对这次经历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午后,作者在落日和秋风中登上一座亭子,眺望四周的自然风光。诗中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双涧白”、“万峰青”、“粉堞”、“香山”、“金井”等,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与心灵上的愉悦。尤其是结尾两句“此中携不尽,因见使君馨”,更是点明了这次游历的美好与难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