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夜明天雨霜,黄河水流东汤汤。
丈人暮年戍疆场,家中老妻夜徬徨。
小儿三十羽林郎,丈人去时呼阿唐。
黄河水边倒枯杨,根株垂萎枝叶飏。
行人抚枝徒增伤,好枝无根安用长。
【注释】
⑴“秋高”四句:写黄河的秋高夜寒。
⑵丈人:对老人的美称。
⑶“家中”二句:写妻子在家的孤独无依。
⑷“小儿”二句:写儿时在边关,如今已成壮年却仍守边关。
⑸“根株”二句:写枯杨树的枝干虽长但已经枯萎,没有生命力了,这比喻老人虽然有儿子在身边,但没有儿子在身边,就像枯杨树一样。
⑹行人:指作者。行人抚枝徒增伤心,好枝无根安用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借咏史抒怀,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
首句“秋高夜明天雨霜”,写秋天的夜晚和天气情况,为后文作铺垫。
次句“黄河水流东汤汤”一句,写黄河之水向东流去,暗喻人生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无法挽留。
三、四两句写老人暮年戍疆场,家中老妻夜徬徨。表现了诗人对老人的担忧和牵挂。
五、六两句写小儿三十羽林郎,丈人去时呼阿唐。以儿时的自己与如今的自己对比,感叹岁月不饶人,时光易逝。
七、八两句写黄河水边倒枯杨,根株垂萎枝叶飏。以黄河边的枯杨为比喻,抒发了人生如草木一秋,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主题思想。
最后两句写行人抚枝徒增伤,好枝无根安用长。以树枝的摇动为象征,表达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