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淅淅覆草里,大溪㶁㶁长松间。
高嵓雨声落松叶,一夜冷彻桐君山。
山中寂历忘近远,再宿始知路深浅。
南朝寺僻春到迟,我来四月犹花飞。
诗句原文:
《宿山寺书壁》
小溪淅淅覆草里,大溪㶁㶁长松间。
高嵓雨声落松叶,一夜冷彻桐君山。
山中寂历忘近远,再宿始知路深浅。
南朝寺僻春到迟,我来四月犹花飞。
译文:
在山中小溪的淙淙流水覆盖着草地,而在山中的大溪,则可以听到松林中雨滴落下的声音。随着雨声,一夜的寒冷穿透了桐君山。山中寂静得使人忘记了远近的距离,等到再次住下时,才意识到山路的深浅。南朝时期的古寺庙僻静到了春季到来也显得迟慢,而我来到这里已经是四月,仍然可以看到花儿飞舞。
赏析:
毛奇龄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宿山寺书壁》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小溪、大溪的景象以及雨水敲打松叶的声音,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诗中“一夜冷彻桐君山”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更通过这一冷彻之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第二联“南朝寺僻春到迟,我来四月犹花飞”,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寺庙的怀念。南朝时期虽然远离战乱,但寺庙可能因地理位置偏远而不被重视,导致春天来临时仍显萧瑟。诗人来到此地已是四月,尽管季节已入夏,但山上的花依旧盛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慨。
此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描述,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