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不落为著作,何妨诸史束高阁。
解义两行得中郎,安用上第称贤良。
从来穷达固有命,三至九卿亦云幸。
老夫终岁守空山,耻向长安求捷径。
槲皮作冠布作袍,一声清啸殊足豪。
功名聊付北窗卧,意气直并南山高。
君不见此老月食不尽米四斗,区区宦情复何有。

【诗句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和志向,表达了他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其中,”遣意”是全诗的主旨。

  1. 上句:“上车不落为著作,何妨诸史束高阁。”
    注释:意思是,我即使没有在朝廷中担任官职,也能通过著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至于历史书籍,虽然被放置在书架上,但并不妨碍它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历史研究的尊重,以及对政治生涯的不屑。他认为,即使不在仕途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来影响世界。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学的重视,认为历史研究同样重要,不应被忽视。
  2. 下句:“解义两行得中郎,安用上第称贤良。”
    注释:意思是,我能够理解儒家的经典,并且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因此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证明自己的才能。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他不依赖于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决心。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品德和修养的重视,认为真正的贤良并不是通过外在的功名来衡量的。
  3. 下句:“从来穷达固有命,三至九卿亦云幸。”
    注释: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的穷达自有命中注定,即使是三次成为九卿(古代高级官员)也是值得庆幸的。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接受和顺应,他认为人的富贵贫贱都是由天命决定的,不必过于强求。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认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不应该过于执着于个人的得失。
  4. 下句:“老夫终岁守空山,耻向长安求捷径。”
    注释:意思是,我已经年老力衰,不再追求那些所谓的捷径和荣华富贵。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他不再追求那些短暂的荣耀和利益,而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内心和信仰。这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虚荣和利益。
  5. 下句:“槲皮作冠布作袍,一声清啸殊足豪。”
    注释:意思是,我穿着粗布的衣服,头戴槲皮制成的帽子,发出一声清啸,足以显示出我的豪迈气概。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的简朴生活和豪放性格。他用粗布衣服和槲皮帽子表现出不拘小节、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一声清啸更是展现了他的豪迈气质和自信心态。
  6. 下句:“功名聊付北窗卧,意气直并南山高。”
    注释:意思是,我把功名看得比较轻,愿意在北窗之下静静地躺卧。我的心志和气概直冲天际,与高山一样崇高。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他选择在北窗之下静静地躺卧,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同时,这也反映了他的内心坚定和自信,他的志趣和气概与高山一样崇高。
  7. 下句:“君不见此老月食不尽米四斗,区区宦情复何有。”
    注释:意思是,你看不到这位老人每月吃不完四斗米的窘况,那些微不足道的官位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名利看淡的心态。他不仅不追求那些看似重要的职位和财富,而且还以自己的节俭为榜样,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和志向,表达了他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其中,“遣意”是全诗的主旨。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名利的淡然处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