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观凄凉罢歌舞,三千艳质薶荒楚。
宝钿罗帔半随身,踏作吴公台下土。
春江如故锦帆非,露叶风条积渐稀。
萧娘行雨知何处,惟见横塘蛱蝶飞。

玉钩斜

月观凄凉罢歌舞,三千艳质薶荒楚。

宝钿罗帔半随身,踏作吴公台下土。

春江如故锦帆非,露叶风条积渐稀。

萧娘行雨知何处,惟见横塘蛱蝶飞。

译文:
玉钩斜的月观已经变得凄凉,歌舞已停止,三千名女子的美丽容貌也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逝。她们的宝钿罗帔(一种华丽的披肩)半身已经贴身,但如今只能踏在吴国公(吴王)的墓台上了。春江依旧如往昔一样美丽,但是锦帆不再飘扬,露叶和风中的枝条渐渐稀疏了。萧娘(指古代美女西施)的行雨之术不知道去了哪里,只见到那片横塘上飞舞着蝴蝶。

注释:

  1. 玉钩斜: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
  2. 月观:月亮观看台或亭子。
  3. 歌舞:音乐舞蹈表演。
  4. 三千艳质:形容女子美貌如花。
  5. 薶:同“萎”,枯萎。
  6. 宝钿罗帔:用金翠珠宝装饰的罗衣披肩。
  7. 吴公台下土:指被埋葬在吴国的公墓上。
  8. 春江如故:比喻景色依然美好。
  9. 锦帆:精美的船帆。
  10. 露叶风条:形容草木随风摇曳的枝叶。
  11. 萧娘:指西施,相传她曾用美色迷倒吴王夫差。
  12. 横塘:水塘。
  13. 蛱蝶:蜻蜓的一种,飞行时翅膀扇动发出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玉钩斜月观的变化,从昔日的繁华景象到现在的凄凉萧条,通过对比来反映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诗人以月观为背景,展现了古代美女西施的美丽与影响力,以及她对吴王夫差的影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以及对无常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回望之中,感受到时光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