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老将老逾健,手挽强弓彀长箭。
修髯垂白尽如虬,双颔下丰犹似燕。
自言少小学从戎,跃马能超六郡雄。
战血千行频污甲,瘢痕是处悉通中。
谁料数奇终得谤,平生意气俱凋丧。
小吏翻为投笔人,人奴却擅封侯相。
蓟门烽火书纷纷,回忆云台旧建勋。
闲杀南山射虎手,醉归羞说故将军。

【注】渔阳:指唐代北方的渔阳、蓟州一带,为边防重地。

老将行:即《古从军行》诗。

“修髯垂白尽如虬”二句:写老将鬓发斑白而仍健美雄壮的外貌。

“自言少小学从戎”二句:写少年时学武从军,勇冠三军的威武形象。

“战血千行频污甲”二句:写战场上血染征衣,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的情景。

“谁料数奇终得谤”二句:写老将军因年高多病,终于遭到非议诽谤。

“小吏翻为投笔人”二句:写老将军被贬斥后,竟成了不务正业,放弃武功,弃笔投闲的人。

“人奴却擅封侯相”二句:写老将军被贬后,反而被封为侯,官至丞相。

蓟门:指今北京市。蓟门烽火:形容边塞紧急,战事频繁。云台:指汉武帝时的云台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秦朝的地方,这里借指边关。建勋:立下功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位老将晚年的遭遇。首四句赞美其年轻时英勇善战。五至八句写他晚年虽遭诽谤,却始终不屈。最后四句写他被贬后仍能立功,最终封侯拜相。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使诗歌内容充实,意境深刻。

此诗开头四句,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将,挽着强劲的弓箭,手挽强弓,一箭射出,箭矢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直向靶心飞去。他的胡须长而洁白,犹如一条蛟龙盘旋;双下巴丰满,就像一只美丽的燕子。诗人用这四个生动的词语描绘出一个英勇无畏的将军的形象。

诗人又用几个动词来展示这个老将军的勇猛:“跃马”、“超”、“战血”。这三个动作描绘出这位老将军年轻时候的风采。他骑着骏马,勇敢地冲向敌人,战胜了六郡的敌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痕迹。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老将军年轻时的英勇,也表达了对老将军过去的敬仰之情。

岁月流转,世事沧桑。诗人用“谁料”二字,表达了对老将军命运的惊讶和感叹。这位曾经英勇无比的老将军,最终却遭到了诽谤和非议。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诗人感到震惊和悲痛,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接下来四句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老将军晚年的命运。虽然受到了非议和诽谤,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相反,他变得更加坚定和执着。诗人用“小吏翻为投笔人”这一典故,来形容老将军虽然被贬斥到一个小官职上,但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气节,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也用“人奴却擅封侯相”这一典故,来形容老将军虽然受到排挤和打压,但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和荣耀。他被封为侯爵,官至丞相,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和抱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老将军晚年的辉煌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赞赏之情。

最后四句,诗人又回到了对老将军的描绘和赞美。他用“蓟门烽火书纷纷”来形容边关紧张、战事频繁的情况。同时,他也用“回忆云台旧建勋”来形容老将军过去立下的功勋和贡献。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老将军的英勇和忠诚,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深厚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老将军一生的经历和遭遇。他年轻时期的英雄气概、晚年的坎坷经历以及最终的成功和荣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英雄的佳作,也是一首表现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