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门前吹朔风,大车小车如转蓬。
缦冠挟刺向何所,为谒钜鹿司农公。
司农文赋早名世,高起龙门似司𨽻。
七序传为梁氏词,一台写出尚书字。
艺林雄视四十年,走趋幕下多豪贤。
爱才不减天仓粟,列屋曾无月献钱。
见予倒屣设餐饭,竹席蓬屏坐来晚。
灯前分牍避逡巡,酒后高谈惊近远。
山茶花发红满墙,夜看赐剑皆文章。
司元本是中枢宿,欲返天街一望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表现的主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宣平门前吹朔风,大车小车如转蓬。”首句开门见山,写梁尚书在宣平门前饮酒,风吹动他的衣襟,好像大车小车在转动。

“缦冠挟刺向何所,为谒钜鹿司农公。”“缦”通“曼”,“缦冠”即长袍大袖,这里指代诗人自己。“挟刺”,是古代的一种仪仗,用长木棒或竹棍做成。“巨鹿司农公”,指的是东汉末年钜鹿人张堪任司农,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被举为孝廉,迁太仆,后升司徒。这里指梁尚书要拜访这位官居司农的老朋友。

“司农文赋早名世,高起龙门似司𨽻。”“司农文赋早名世”,意思是说张堪的名声早就传出去了。“高起龙门似司𨽻”,意思是说他的才能高过龙门。“龙门”,是比喻科举考试的考场,也泛指仕途。

“七序传为梁氏词,一台写出尚书字。”“七序”,这里指《七贤传》。“梁氏词”,指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中的《七贤传》。“一台写出尚书字”,是指这首诗是描写梁元帝的。

“艺林雄视四十年,走趋幕下多豪贤。”“艺林”,指文人墨客。“走趋幕下多豪贤”,是说梁元帝手下有很多杰出的人才。

“爱才不减天仓粟,列屋曾无月献钱。”“天仓粟”,比喻大量粮食,形容粮食富足。“月献钱”,意思是每月都给官府交纳钱粮。“列屋”,这里指官宦之家。

“见予倒屣设餐饭,竹席蓬屏坐来晚”。“倒屣”意思是把鞋穿倒了,表示热情地迎接客人。“餐饭”,吃饭。“竹席蓬屏坐来晚”,意思是说梁元帝热情接待了这位朋友,让他坐在竹席上,蓬屏风下吃饭,直到傍晚。

“灯前分牍避逡巡,酒后高谈惊近远。”“分牍”,是分开文书的意思,指分辩、解释。“逡巡”,这里是徘徊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灯光下两人分辩文书,来回地走动;酒喝多了以后,就高谈阔论,声音响亮,惊动了四邻。

“山茶花发红满墙,夜看赐剑皆文章。”“山茶花”“赐剑”,都是暗喻。“红满墙”,意思是说这株山茶花开得非常茂盛。“赐剑”,指皇帝赐予他宝剑。这句诗的意思是:晚上看山茶花开得很茂盛,夜里看了皇帝给他赏赐的宝剑都很有才华。

“司元本是中枢宿,欲返天街一望长。”“司元”,这里指司元郎,南朝梁武帝的侄子。《北齐书·王昕传》:“(王)昕,齐神武之从父兄也。……高祖以王为侍中、司卫上士、南兖州刺史。……及受禅,除司空。……时高祖方登天衢,谓司元曰:‘卿自是吾家千里驹,当使尔乘轩冕,据鼎辅耳。’”“中枢宿”,这里指中枢府第。“天街”,这里指皇宫前的大街,也泛指京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司元本来居住在宫廷的中枢府第里,想要回京朝见皇上,久久地站在那里望长安。

【答案】

夜饮梁尚书宅有赠

宣平门前吹朔风,大车小车如转蓬。(第一联:写景)

缦冠挟刺向何所,为谒钜鹿司农公。(第二联:叙事)

司农文赋早名世,高起龙门似司𨽻。(第三联:咏史)

七序传为梁氏词,一台写出尚书字。(第四联:咏史)

艺林雄视四十年,走趋幕下多豪贤。(第五联:咏史)

爱才不减天仓粟,列屋曾无月献钱。(第六联:咏史)

见予倒屣设餐饭,竹席蓬屏坐来晚。(第七联:抒情)

灯前分牍避逡巡,酒后高谈惊近远。(第八联:抒情)

山茶花发红满墙,夜看赐剑皆文章。(第九联:抒情)

司元本是中枢宿,欲返天街一望长。(第十联:咏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