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道已多岁,杜门涤尘䘳。
夙与山僧期,瞻仰良以深。
果得蹑飞锡,来从祗树林。
栴檀结妙霭,金磬流清音。
供养先诸天,分减被众禽。
暂假有为法,一契无生心。
从此厌身世,抽簪誓相寻。
这首诗是模仿唐代诗人王维的风格。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好道已多岁,杜门涤尘䘳。” (好道已经有很多年了,闭门清除尘埃)
- “好道”意为喜好道教或佛教的修行之道。
- “杜门”意味着关闭门户,这里表示隐居或不与外界往来。
- “涤尘䘳”是指扫除心灵上的灰尘和杂念。
- “夙与山僧期,瞻仰良以深。” (我很早就与山中的和尚约定,仰望他的时候感到很深沉)
- “夙”即很早之前。
- “山僧”指的是山上的僧侣。
- “期”即约定或期望。
- “瞻仰”意为仰望或观察。
- “良以深”意味着非常深刻或深远。
- “果得蹑飞锡,来从祗树林。” (最终得到了飞来的锡杖,来的是祗树林)
- “蹑飞锡”是指得到一个带有飞天的锡杖。
- “来从祗树林”意指来自祗树林。
- 这可能是对某个地点的指代。
- “栴檀结妙霭,金磬流清音。” (栴檀树结成了美丽的雾霭,金磬发出清脆的声音)
- “栴檀”是一种香木,常用于制作香料。
- “结妙霭”意味着创造出美妙的雾气。
- “金磬”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乐器,这里比喻为发出清脆的声音。
- “供养先诸天,分减被众禽。” (供养先于诸天的神灵,减少被众禽所食)
- “供养”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供奉或祭拜。
- “先诸天”指的是在之前的生活中已经供养过的神灵。
- “分减”意味着减少或减轻。
- “被众禽”可能指的是被群鸟或其他生物所食用。
- “暂假有为法,一契无生心。” (暂时假借有为法,一心追求无生)
- “暂假”意味着暂时借用或借用。
- “有为法”指的是世间的法则或事物。
- “一契”意味着一致或符合。
- “无生”指的是超越生死的存在。
- “从此厌身世,抽簪誓相寻。” (从此刻开始厌倦世俗的生活,拔出簪子发誓要找到你)
- “厌身世”意味着厌倦自己的世俗生活。
- “抽簪”可能是指拔下头上的簪子,象征着放弃世俗的身份地位。
- “誓相寻”表示发誓要找到并与你相会。
- **赏析: 这首诗模仿王维的风格,通过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的“飞锡”、“旃檀”、“金磬”等意象,都富有宗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韵味,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