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半掩绿杨新,门外呼声听未真。
出见儿郎欢绕担,分明寒食卖饧人。

【注释】:柴门,指农家用木料做的门。半掩,半开着。绿杨,杨柳。门外呼声,指村童的叫喊声。寒食,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清明节前一两天,民间有禁火寒食的习惯。饧,麦芽糖。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儿童游戏活动的小诗。首句写绿杨掩映中的小院,次句写儿童的呼唤声,第三句写儿童的欢闹场景,末句写儿童卖饧的情景。

“柴门半掩绿杨新”这一句是一幅清新可爱的画面——柴门半掩,门前垂柳青青。“柴门”,农家用木料做的门;“半掩”,即说一半敞开。“绿杨”,杨柳。“新”,新鲜、嫩绿的意思。

“门外呼声听未真”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柴门之外听到的儿童的呼唤声。“未真”说明诗人没有立即听见喊叫的内容,所以“听未真”,而只听到了声音。

“出见儿郎欢绕担”,这句写的是诗人看到孩子们围着担子玩耍的情形。“儿郎”,这里泛指儿童。“绕担”,围绕在担子的周围。“担”,挑东西用的竹竿或扁担之类。“欢”,高兴的样子。“儿郎”,指儿童们。他们围成一圈,手挽手地玩着,非常欢快。“绕担”,围着扁担转圈。“明明”,清清楚楚的样子。

“分明寒食卖饧人”这一句说的是,当看到这些儿童围着担子玩耍时,诗人明白了他们在寒食节这天卖饧(麦芽糖)的情景。“饧”,麦芽糖。“卖饧人”,即卖麦芽糖的人。因为寒食这天禁火,人们要吃一种叫饧的食品。

【译文】:柴门半掩绿杨新,门外呼声听未真。出见儿郎欢绕担,分明寒食卖饧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