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深衣不裹巾,衰年自要齿齐民。
蚕经未谱装池了,栋固山村置此身。
诗云:不著深衣不裹巾,衰年自要齿齐民。
蚕经未谱装池了,栋固山村置此身。
此诗为汪琬的《又题曳杖图二首 其一》的第一句,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他身着简朴,不戴帽子也不系腰带,显示出他的衰老与朴素的生活态度。诗句中“衰年”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岁月沉淀、从容生活状态的赞赏与尊重。同时,“自要齿齐民”则反映了诗人对老者社会责任感的认可,尽管年纪已高,但仍希望保持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普通民众一致,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此外,“蚕经未谱装池了”一句,可能隐喻着老者虽然年迈,但对农桑之业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也展现了其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度。而“栋固山村置此身”,进一步强调了老者选择在山村定居的决心,这种远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的决定,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译文:
不披上华丽的长袍,不束起宽宽的腰带,年老之后我依旧保持着整齐的牙齿和平民的身份。
养蚕之事尚未研究透彻,便已将池塘的水整理得井井有条,我在山中的小屋安家落户。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位老者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既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坚持。诗中的“不著深衣”、“衰年自要”等表达方式,都凸显了老人在物质与精神上追求的平衡与满足,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老年人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