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才三尺,何时始作林。
土松宜细雨,候暖藉轻阴。
着蕊常嫌晚,行根特取深。
邻儿多薄劣,剪伐莫相侵。
这首诗描述了一株杂花树的种植过程和成长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耐心生长的理解。以下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 篱边种杂花树
- 注释:在篱笆旁种植了多种花卉的树。
- 移植才三尺,何时始作林
- 注释:树木被移植到只有三尺高的地方,不知道何时才能长成森林。
- 土松宜细雨,候暖藉轻阴
- 注释:土壤湿润适宜小雨,等待温暖的时候可以遮蔽轻风。
- 着蕊常嫌晚,行根特取深
- 注释:花朵开放常常觉得晚了,而树根深入地下特别需要。
- 邻儿多薄劣,剪伐莫相侵
- 注释:邻居的孩子们大多不精心照顾,不要让他们随意破坏。
译文:
篱笆旁边种下多样的花木,只移植了三尺高,不知何时能够成长为茂密的树林。土壤湿润时适合细雨的滋润,等待温暖的天气时可以利用轻风。开花时总嫌时机太晚,而深扎根于泥土中是必需的。周围的孩童们往往不够细心地照料这些植物,不要让他们随意地修剪和伤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种植物从幼苗到成林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于耐心和细致照料的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观察,传达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诗中的“土松宜细雨”和“候暖藉轻阴”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此外,诗中还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于周围环境的关注和珍惜。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传递了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