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崖策杖此幽寻,乌几高闲处士心。
挂壁云萝深在眼,啄窗野鸟解当襟。
林梢叶落供茶灶,竹径风回响玉琴。
一自石门乘兴至,始知丘壑有清音。
这首诗是诗人访山中逸人后有感而作,表达了他对隐者生活的赞美。
第一句“层崖策杖此幽寻”,描述的是诗人沿着层叠的山崖行走,寻找着一处幽静的地方。这里的“层崖”指的是高高的山崖,“策杖”则是拿着拐杖的意思,“此幽寻”表示这是一次深山中的探寻。
第二句“乌几高闲处士心”,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他们坐在简朴的木制家具上,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这里的“乌几”指的是简陋的坐具,“高闲”形容他们的心境,不受世俗纷扰。
第三句“挂壁云萝深在眼”,描绘了隐士居住的环境,挂在墙壁上的云萝深深吸引了诗人的目光。这里的“挂壁”是指墙壁上挂着的植物,“云萝”是一种藤蔓植物,用来形容它们生长在墙上的样子。
第四句“啄窗野鸟解当襟”,描述了诗人被窗外飞来的野鸟所吸引的情景。这里的“啄窗”是指鸟儿停在窗户上啄食,“解当襟”则是指鸟儿停在衣服领口处,仿佛在为诗人解忧。
第五句“林梢叶落供茶灶,竹径风回响玉琴”,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生活情景。这里的“林梢”是指树林的顶端,“叶落”是指树叶飘落,“供茶灶”是指树叶可以用来烧茶,“竹径”是指穿过竹林的小道,“风回响玉琴”则是指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如同玉石琴弦般悦耳动听。
第六句“一自石门乘兴至,始知丘壑有清音”,表达了诗人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感受到了这里的自然之美。这里的“一自”是指自从,“石门”是指山中的一个关口,“乘兴至”是指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这里。
整体赏析: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游览经历,展现了隐士们的生活情趣和他们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山崖、云萝、野鸟、林梢、竹林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隐者精神境界的赞美。